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10 【介绍】: 西汉夏阳人。秦蜀守司马错八世孙。曾从唐都学天文,向杨何学《》,习道论于黄生。武帝建元、元封间为太史令。元封元年,举行封禅大典,谈留滞周南,未能参与,发愤而卒。生前拟撰写史书,未成,因嘱其子司马迁继承其业,终于完成《太史公书》(即《史记》)。有《论六家要指》,评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推崇汉初黄老之学。
全汉文·卷二十六
谈,河内人。建元中为太史令。元封初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中山卢奴人。李先裔孙。博涉稽古,脱略不羁,时人称为播郎,因以为字。善辩,属文不拘常格。有志隐逸,寻师访道不远千里。初为道士,中年应诏举任高唐尉。炀帝大业中携妻子隐于嵩山,号黄冠子。有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岐州雍人。李淳风父。历官高唐尉。以官卑不得志,遂弃官为道士,自号黄冠子。有文学,通天文历算,与王绩、吕才等为友。有文集十卷,佚。今存《天文大象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岐州雍(今陕西凤翔)人。隋时官高唐尉,以官卑不得志,遂弃官为道士,自号黄冠子。有文学,通天文历算。与王绩、吕才等为友。《旧唐书·李淳风传》附其事迹。有文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出于《玉台后集》。
全隋文·卷三十六
播,中山人,一云太原人。徙岐州雍县,为高唐尉。弃官为嵩阳观道士,号黄冠子,即唐太史令淳风之父。有《集》三卷。
《國語辭典》:太史令  拼音:tài shǐ lìng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象历法。参见「太史」条。
《漢語大詞典》:宣于
复姓。 十六国 时 汉国 刘渊 有太史令 宣于脩之 。见晋书·刘元海载记
《國語辭典》:史迁(史遷)  拼音:shǐ qiān
汉代司马迁的别名。参见「司马迁」条。
《國語辭典》:太史公  拼音:tài shǐ gōng
1.职官名。汉武帝置,位在丞相之上。《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南朝宋。裴骃。集解引如淳曰:「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
2.汉司马谈为太史令,其子司马迁继任,皆称「太史公」。《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唐。司马贞。索隐:「案《茂陵书》,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则『公』者,迁所著书尊其父云『公』也。然称『太史公』皆迁称述其父所作,其实亦迁之词。」宋。辛弃疾 沁园春。叠嶂西驰词:「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漢語大詞典》:史谈(史談)
汉 司马迁 之父 谈 的别称。 谈 官太史令,故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上书劝伐河北》:“虽乏 相如 之笔,庶免 史谈 之愤。”
《国语辞典》:博学篇(博学篇)  拼音:bó xué piān
书名。出于秦太史令胡毋敬之手,是秦并吞六国后为统一文字所作的字书,保留通行的文字,而省改各地方的异文。字体为秦代小篆。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