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备兵(備兵)
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后 羽 讨 樊 ,留兵备 公安 、 南郡 。 蒙 上疏曰:‘ 羽 讨 樊 而多留备兵,必恐 蒙 图其后故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地震:“先大父曾备兵其地,知之最详。”
《国语辞典》:常备兵(常备兵)  拼音:cháng bèi bīng
我国现行军事体制上指在国军常设机构及部队服役的士官、兵。
《国语辞典》:常备兵役(常备兵役)  拼音:cháng bèi bīng yì
我国士兵役的一种。依现行军事体制,常备兵役可分为现役及预备役两种。现役指男子满十九岁,经徵兵检查合格,于翌年徵集入营,期满退伍。预备役则以现役期满退伍后服之,至届龄除役时止。
《漢語大詞典》:后备兵(後備兵)
(1).泛指战时可以征集到军队中服兵役的人员。
(2).某些国家分兵役为现役、预备役和后备役,服预备役期满后转入后备役的士兵叫后备兵。
《國語辭典》:材官  拼音:cái guān
1.区别事物的特性,而分别加以利用。《荀子。解蔽》:「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
2.勇健的武卒。一种秦汉时始设置的地方兵种。《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唐。陈鸿《东城老父传》:「父忠,长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官为中宫幕士。」
3.掌管土木、工匠等事的官署。《南齐书。卷二六。王敬则传》:「太祖将受禅,材官荐易太极殿柱。」
《漢語大詞典》:被兵
(1).遭受战祸。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 被兵,必亲 韩 。”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蜀·李特:“ 元康 中, 氐 齐万年 反, 关 西扰乱, 天水 、 洛阳 、 扶国 、 始平 诸郡皆被兵。” 宋 苏轼 《私试策问》之三:“古之为兵者,戍其地则用其地之民,战其野则食其野之粟,守其国则乘其国之马,以是外被兵而内不知,此所以百战而不殆也。” 清 吴伟业 《赠总宪龚公芝麓》诗:“闻道 黄州 数被兵,读书长啸重围里。”
(2).配备兵员。管子·度地:“都以临下,视有餘不足之处,輒下水官,水官亦以甲士当被兵之数。” 尹知章 注:“水官既得甲士,还以备兵数也。”
《國語辭典》:布防  拼音:bù fáng
军队于战场上布置防线。如:「师长命令第二营到前线布防。」
《漢語大詞典》:庐徼(廬徼)
驻有巡逻守备兵丁的营舍。新唐书·河间王孝恭传:“﹝ 孝恭 ﹞欲以威重夸远俗,乃筑第 石头城 ,陈庐徼自衞。”
《漢語大詞典》:庐侥
驻有巡逻守备兵丁的营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