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鸣枪(鸣枪)  拼音:míng qiāng
使枪枝发出声响,用以警告或提醒。如:「鸣枪示警」。
《漢語大詞典》:丰硠(豐硠)
宏亮的声响。艺文类聚卷四四引 三国 魏 孙该 《琵琶赋》:“伶人鼓焉,景响丰硠。”
分類:宏亮声响
《漢語大詞典》:放鼓
古代禁门有放鼓、止鼓。放鼓契出,放鼓声响,告知可出入禁门。 宋 章渊 《槁简赘笔》:“禁鼓,古有契,契有二:一曰放鼓,二曰止鼓。其制:以木刻字于上,凡放鼓契出,禁门外击鼓然后作;止鼓契出,亦然。而更鼓之契,传自 唐 ,至本朝,有司尝欲易新,不许。”
《漢語大詞典》:扢搭
(1).形容声响。借喻行动快速,犹突然。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急攘攘因何,扢搭地把双眉锁纳合。” 王季思 校注:“扢搭,形容动作快速之词。”
(2).扢,通“ 疙 ”。本指生物表皮突起的小硬块。引申为结或块形之物。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效颦》:“ 西施 妹因害心疼,鼻子上皱起来,有些扢达,觉道一发娇媚。”《西游记》第九九回:“但看第三个,肩上横担扢挞藤。”红楼梦第三一回:“﹝ 史湘云 ﹞説着,拿出绢子来,挽着一个扢搭。”
(3).扢,通“ 疙 ”。比喻心中不易解开的问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知县心里方才放了一个大扢搭。”
《漢語大詞典》:藰莅
象声词。风吹树木发出的声响。《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藰莅芔歙。” 王先谦 补注:“藰莅谓风之戛木,其声凄清。或通作漻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瀏莅”, 司马贞 索隐引 郭璞 曰:“皆林木鼓动之声。”
《漢語大詞典》:砯碣
因撞击而产生宏大的声响。 唐 李华 《含元殿赋》:“乃撞宫悬,砯碣天地。”
《漢語大詞典》:砯砯
象声词。形容水流石罅等声响。 清 戴名世 《石门冲记》:“两峡之中为溪,巨石当其流,若门焉。水流其罅,砯砯有声。”
《國語辭典》:軿訇  拼音:píng hōng
拟声词。形容车马声。《文选。张衡。西京赋》:「奋隼归凫,沸卉軿訇。」
分類:声响盛大
《國語辭典》:以莛撞钟(以莛撞鐘)  拼音:yǐ tíng zhuàng zhōng
用草茎去敲钟是绝对发不出声音的。比喻自不量力,徒劳无功。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也作「以莛叩钟」。
《漢語大詞典》:以莛扣钟(以莛扣鐘)
见“ 以莛撞鐘 ”。
《國語辭典》:掌心雷  拼音:zhǎng xīn léi
1.道教指有道者能随手发雷击物的法术。
2.武器名:(1)一种可随手发射,两头尖锐的小形铁针,为旧时武人常用的暗器。(2)一种小型手鎗。
《漢語大詞典》:镗锝(鏜鎝)
亦作“ 鏜鞳 ”。
(1).钟鼓声。 隋 江总 《横吹曲》:“鏜鎝《渔阳掺》,怨抑胡笳断。” 唐 白居易 《敢谏鼓赋》:“音鏘鏘以鏜鞳,响容与以徘徊。” 宋 司马光 《迂书·言戒》:“夫鐘鼓叩之然后鸣,鏗訇鏜鎝,人不以为异也。” 唐 徐浩 《谒禹庙》诗:“不復闻 夏 乐,唯餘奏 楚 幽。婆娑非舞羽,鏜鎝异鸣球。”
(2).形容波涛或水浪拍击物体的声响。 宋 苏轼 《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鎝之声。” 宋 范成大 《烟江迭嶂》诗:“水空发声夜鏜鞳,中有晴江烟嶂迭。”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过 焦山 正 江 水瀰漫时,僧人指示瘞鹤铭处,惟从波涛鏜鞳中想像之,实无所见也。”
《國語辭典》:听而不闻(聽而不聞)  拼音:tīng ér bù wén
耳朵听著,却没记在心上。形容不注意,不关心。《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镜花缘》第九○回:「这个大家都知,就只再芳姐姐一心只想学课,只怕是听而不闻。」
《國語辭典》:天摇地动(天搖地動)  拼音:tiān yáo dì dòng
形容震动的非常厉害。如:「前几天发生大地震,天摇地动,使得好几栋房屋倒塌了。」
《漢語大詞典》:天崩地坼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未有膺龙图以建国,御凤邸以承家,二后钦明,三灵交泰,而天崩地坼,妖寇横行者也。”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后秦纪》:“ 始皇 出世, 李斯 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箇世界。” 巴金 《灭亡》第十九章:“即刻平地起了一个大霹雳,好似天崩地坼一般。”
《国语辞典》:霹雳之声(霹雳之声)  拼音:pī lì zhī shēng
雷声。也形容极大的声响。《三国演义》第四二回:「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平妖传》第九回:「不钻时犹可,一钻下时,忽坛前起阵怪风,空中如霹雳之声,坛儿迸开了七八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