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主动(主動)  拼音:zhǔ dòng
能依照自己意思进行的行为或动作。相对于被动而言。如:「争取主动」、「凡事采取主动,免得受人牵制。」
《國語辭典》:律动(律動)  拼音:lǜ dòng
有规律、节奏的运动或变动。如:「一年四季的律动,温带地区,最为明显。」
《漢語大詞典》:雪履
在雪地行走所穿的鞋子。 宋 陆游 《庚申十二月二十一日子布书报将至九江作长句》之二:“辛苦山行穿雪履,凄凉旅饭嚼冰蔬。”
《漢語大詞典》:足轮(足輪)
着地行驶的车轮。宋史·舆服志一:“﹝造指南车﹞其法:用独辕车,车箱外笼上有重构,立木仙人於上,引臂南指。用大小轮九,合齿一百二十。足轮二,高六尺,围一丈八尺。”
《漢語大詞典》:曳行
摇摇晃晃地行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杜亚归:“﹝ 杜亚归 ﹞觉腹中搅戚不自安,曳行桥上,倚柱假寐。”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 復 ( 严復 )辞虽飭,气体比於制举,若将所谓曳行作姿者也。”
分類:地行行走
《國語辭典》:徉徜  拼音:yáng cháng
悠閒自在的样子。《西游记》第一三回:「说罢,径出门,徉徜去了。」
《漢語大詞典》:趾趾
足尖轻轻着地行走的声音。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解三娘》:“顷之又来,羣从者皆闻履声趾趾然。”
《漢語大詞典》:大弄
放开手干;大规模地行动。《水浒传》第二回:“我听得 少华山 上有三个强人,聚集着五七百小嘍囉,打家劫舍,这廝们既然大弄,必然早晚要来俺村中罗唣。”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 周将军 ﹞言及战事,则嗤嗤笑曰:‘公曹恐不禁大弄,何不培胆无事时。朝廷禄不当白受却也。’”
《漢語大詞典》:诡动(詭動)
诡诈地行动。谓阴谋行刺。新唐书·文艺传中·吕向:“或 荆卿 诡动, 何罗 窃发,逼严蹕,冒清尘,纵醢单于,污穹庐,何以塞责?”
《漢語大詞典》:捷疾鬼
梵语“夜叉”的意译。以其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故云。 元 觉岸 释氏稽古略·共和:“ 东天竺国 阿育王 ,碎七寳末造八万四千寳塔,尽收西域及龙宫所藏世尊舍利,一一塔之。命 耶舍尊者 舒指放光八万四千道,令捷疾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置一塔。” 清 钱谦益 《鳖虱》诗:“倏若捷疾鬼,惊走在一瞥。”
《漢語大詞典》:转东过西(轉東過西)
转弯抹角地行进。《水浒传》第一○一回:“众人簇拥着,转东过西,却到 酸枣门 外岳庙里来烧香。”
《漢語大詞典》:傥佯(儻佯)
安闲自在地行走。 明 方孝孺 《适意斋记》:“儻佯恣肆於山泉丘壑之间,咏歌论辨以发其趣。”儻,一本作“ 倘 ”。
《國語辭典》:衔尾相随(銜尾相隨)  拼音:xián wěi xiāng suí
前后相连接,跟随。《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如遇险阻,衔尾相随。」也作「衔尾相属」。
《漢語大詞典》:心绪不宁
焦急不安。例如:他到家以前一直心绪不宁。
坐立不安,焦虑或不合常规地行动,或没有效果地极大忙乱。例如:她干家务时心绪不宁,时常停下来聊天。
《国语辞典》:平地山胞  拼音:píng dì shān bāo
台湾光复后,因设置山地行政处,而以山地同胞称呼原住民。当时规定在台湾光复前原籍在平地行政区内,且户口调查簿登记其本人或直系血亲尊亲属为山胞种族,并申请当地乡镇市区公所登记为平地山胞有案者,为「平地山胞」。民国八十三年(1994)国民大会修宪,将台湾山胞称为台湾原住民,原「平地山胞」称为「平地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