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插枝  拼音:chā zhī
将植物的枝条斜切,插入水中或土壤中,保持适宜温度,使其生根成长的繁殖方式,称为「插枝」。如柳、菊等皆可应用此法繁殖。也称为「插条」。
《國語辭典》:根插  拼音:gēn chā
繁殖植物的一种方法。把植物的根切成几段埋在土中,经发育长出细根和芽,成为独立的植物体。
《漢語大詞典》:坟羊(墳羊)
古谓土中所生之怪。史记·孔子世家:“ 丘 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閬,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 裴駰 集解引 唐固 曰:“坟羊,雌雄未成者也。” 汉 张衡 《思玄赋》:“经重阴乎寂寞兮,愍坟羊之潜深。”
分類:土中裴骃
《漢語大詞典》:入蛰(入蟄)
动物进入冬眠,在一定的时期内潜伏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谓之“入蛰”。《老残游记》第六回:“现在各样虫蚁自然是都入蛰,见不着的了。”
《漢語大詞典》:土怪
土中的妖怪。国语·鲁语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羵羊。”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山出象车,泽出神马,陵出黑丹,阜出土怪。” 唐 韩愈 《城南联句》:“里儒拳足拜,土怪闪眸侦。” 宋 苏舜钦 《永叔石月屏图》诗:“土怪山鬼不敢近,照之僵仆肝脑裂。”
分類:土中妖怪
《漢語大詞典》:城干(城幹)
筑城时埋置土中的坚木支柱。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黄芦城干》:“ 长城 之旁,居人以积雨后或有得坚木於城土中。识者谓名黄芦木,乃当时用以为城干者。性极坚劲,不畏水湿而耐久,至今一二千年犹有如楹大者。以之为鎗干最佳,盖筑城无以为干不可。”
《漢語大詞典》:沙板
(1).亦作“ 沙版 ”。用朱砂涂饰的板壁。楚辞·招魂:“红壁沙版,玄玉梁些。” 王逸 注:“以丹沙画饰轩版,承以黑玉之梁,五采分别也。”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沙板金铺,紫柱玉磶。”
(2).树木因地层变动而久埋土中者,称做“阴沉木”。一般多为杉木,故亦称为“沙板”。以其质坚耐久,旧多作制棺材之用。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二》:“柟木生 楚 蜀 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榦,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 贵州苗 峒出沙板,然彼中不甚贵重。”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谈藪》﹞又谓 平江 大旱,河水涸,居人就河底掘井,得沙板,愈取愈多,亦得沉香者,此则不可晓也。”
(3).指用这种木材制成的棺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冤亲:“近癸巳年, 吴 之 閶门 宋 姓者,以市 川 贵 祕器为业,俗所谓沙板者是也。”
《漢語大詞典》:潜底(潛底)
指藏在泥土中过冬的虫。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雷霆必发,而潜底震动。” 李善 注引吕氏春秋:“开春始雷,则蛰虫动矣。”
《漢語大詞典》:肆瘗(肆瘞)
祭名。谓祭山后将所用牲玉埋于土中。山海经·中山经:“凡 夫夫之山 、 即公之山 、 尧山 、 阳帝之山 皆冢也,其祠:皆肆瘞。” 郭璞 注:“肆,陈之也。陈牲玉而后薶藏之。”山海经·中山经:“ 洞庭 、 荣余山 神也,其祠:皆肆瘞。” 郭璞 注:“肆竟然后依前薶之也。”
《漢語大詞典》:土羵
土中怪羊。 宋 陆游 《丈人观》诗:“异哉山蔸与土羵,物怪齾齾冠丘坟。”参见“ 土怪 ”。
分類:土中
《漢語大詞典》:土怪
土中的妖怪。国语·鲁语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羵羊。”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山出象车,泽出神马,陵出黑丹,阜出土怪。” 唐 韩愈 《城南联句》:“里儒拳足拜,土怪闪眸侦。” 宋 苏舜钦 《永叔石月屏图》诗:“土怪山鬼不敢近,照之僵仆肝脑裂。”
分類:土中妖怪
《漢語大詞典》:诸蛰(諸蟄)
各种冬眠于土中的虫。礼记·月令:“﹝仲冬之月﹞诸蛰则死,民必疾疫。” 汉 张衡 《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
分類:冬眠土中
《漢語大詞典》:灵壁石(靈壁石)
石名。产于 安徽省 灵璧县 的 磬石山 。此石埋在深山沙土中,掘之乃见。色如漆,间有细白纹如玉,叩之声音清越。《书·禹贡》所谓“ 泗 滨浮磬”,即指此。以其形状奇特,常用以装点假山。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上皇始爱灵壁石,既而嫌其止一面,遂远取太湖。”参阅 宋 杜绾 云林石谱·灵璧石、 明 文震亨 长物志·灵璧
《漢語大詞典》:溪鼠
神话中的一种兽名。居于北方冰下的土中。神异经·北荒经:“北方层冰万里,厚百丈,有磎鼠在冰下土中焉。形如鼠,食草木,肉重千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热。其毛八尺,可以为褥,卧之却寒。其皮可以蒙鼓,声闻千里。其毛可以来鼠,此毛所在,鼠輒聚焉。”
《漢語大詞典》:土蛆
犹粪蛆。粪土中的蛆虫。 明沈鲸《双珠记·西市认母》:“敢则是穷途横祸,不幸身填沟壑也。毕竟委却明珠伴土蛆。”
分類:土中蛆虫
《国语辞典》:出土物  拼音:chū tǔ wù
从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器物。如:「这个出土物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十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