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卢文进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范阳人,字大用,一作国用。初事刘守光为骑将,已而降后唐,遥授寿州刺史,隶属庄宗弟李存矩麾下。兵变,乱兵杀存矩,拥文进,反攻新州,不克,遂奔契丹,为幽州兵马留后,是后屡引契丹兵掳燕、赵数州。明宗天成二年,复归后唐,授滑州节度使,历镇邓、潞、安州。及后晋建国,与契丹敦好,文进惧不自安,遂率部奔金陵,李升拜为天威将军,宁国节度使,改镇海军节度使,官至左卫上将军,兼中书令。卒于江南。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文进字国用。范阳人。少事刘守光为骑将。降后唐。庄宗遥授寿州刺史。后奔契丹。为幽州兵马留后。明宗即位。率所部来奔。授滑州节度使。移镇邓州。累加同平章事。入为上将军。长兴中复出镇潞州。清泰中改安州节度使。晋祖入立。率所部奔金陵。李升命为宣州节度使。卒于江南。
刘国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汉州人。工画罗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登州人,寓杭州。能望气占吉凶,兼相术,世称神相。为人崖岸倨傲,时贵亦颇敬之。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国用,中贡魁。
冯国用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323—1358 【介绍】: 元明之际定远人。好读书,通兵法。初结寨自保,后归朱元璋,劝元璋先取金陵以为根本。渡江后掌亲兵。以战功累擢亲军指挥使。卒。明洪武三年追封郢国公。
王国用 朝代: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初人。太祖时为工部郎中。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以胡惟庸党案受诬族诛,国用甘冒大不韪,上言为之雪冤,疏曰:“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矣。”末言今善长已死,愿陛下作戒将来耳。帝得书,无可言,亦不罪。
《國語辭典》:国用(國用)  拼音:guó yòng
国家支出的费用。《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
《國語辭典》:公用  拼音:gōng yòng
1.政府机关所管辖的。如:「公用事业」、「公用财产」、「国有公用土地」。
2.众人均可使用的。如:「公用电话」、「公用程式」、「办公室内的印表机是大家公用的。」
《漢語大詞典》:国奉(國奉)
犹国用。管子·山国轨:“女贡织帛,苟合於国奉者,皆置而券之。” 郭沫若 等集校引 丁士涵 云:“女贡织帛苟合於国奉者,即国用也。”参见“ 国用 ”。
分類:国用
《國語辭典》:国用(國用)  拼音:guó yòng
国家支出的费用。《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
《漢語大詞典》:旗红(旗紅)
一种红色的染料。为我国用于国旗的染色。
《漢語大詞典》:分民
(1).古时分封土地,其地居民随同划归受封者管辖,谓之分民。国语·齐语:“ 桓公 择是寡功者而讁之,曰:‘制地、分民如一,何故独寡功?教不善则政不治,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汉 贾谊 《过秦论》:“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汉书·地理志下:“古有分土,亡分民。” 颜师古 注:“有分土者,谓立封疆也。无分民者,谓通往来不常厥居也。”
(2).谓将国用所需寄付于民。管子·乘马:“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已不足,安得名圣?” 郭沫若 等集校引 许维遹 曰:“分,犹予也。《戒篇》‘以财予人者谓之良’……予民,谓託业於民。”一说,谓使民各安其位分。见 尹知章 注。
《国语辞典》:公船  拼音:gōng chuán
为国家及其他公法人所有,供国用及其他公用的船舶。
《國語辭典》:号码(號碼)  拼音:hào mǎ
记数目的符号。如:「身分證号码」、「准考證号码」。
《國語辭典》:赈捐(賑捐)  拼音:zhèn juān
1.捐钱救济。如:「各地发挥爱心,纷纷赈捐灾区。」
2.清代有准许人民纳资捐官的办法,其中因赈灾需要而开的捐例称为「赈捐」。《官场现形记》第二三回:「他这位大少爷,是前年赈捐便宜的时候,报捐分省知府,就在劝捐案内得了个异常劳绩,保了个免补本班,以道员补用,并加三品衔。」
《國語辭典》:怀宝迷邦(懷寶迷邦)  拼音:huái bǎo mí bāng
怀有才德却听任国家陷于混乱状态。语本《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比喻隐匿才德,不愿出仕。《梁书。卷三八。贺琛传》:「卿既言之,应有深见,宜陈秘术,不可怀宝迷邦。」《陈书。卷六。后主本纪》:「岂以食玉炊桂,无因自达?将怀宝迷邦,咸思独善?」也作「怀道迷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