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国代(国代)  拼音:guó dài
国大代表的缩称。为组织国民大会的主体。参见「国大代表」条。
《漢語大詞典》: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和新党章。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次大会是党的七大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一次会议,它所制订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
《漢語大詞典》: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指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为群众斗争的新高涨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漢語大詞典》: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和修正后的《党章》。指出,为了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漢語大詞典》: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大会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并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这次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漢語大詞典》: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即“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漢語大詞典》: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国语辞典》:增额国代(增额国代)  拼音:zēng é guó dài
「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额选举国民大会代表」的缩称。为我国依据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在自由地区增加名额所选出的国民大会代表。民国八十二年一月三十一日前,与国民大会第二届国民大会代表共同行使职权。
《漢語大詞典》:陈公博
(1892-1946) 汉奸。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被开除出党。曾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工人部部长。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精卫投敌。1944年汪死后,任伪行政院院长、伪国民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胜利后,逃往日本,后被押解回国,判处死刑。
《漢語大詞典》: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1921年7月1日在 上海 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举推派的 毛泽东 、 董必武 、 陈潭秋 、 何叔衡 、 王尽美 、 邓恩铭 、 李达 、 李汉俊 等十三人,列席者一人,代表党员五十七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选举了党的中央机关, 陈独秀 任总书记,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大会会址在 上海 望志路 106号(今 兴业路 76号),现为“一大”纪念馆。
《漢語大詞典》:团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团的最高领导机关。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领导。由团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团的全部工作。
《国语辞典》:青年守则(青年守则)  拼音:qīng nián shǒu zé
原为中国国民党党员守则,民国二十四年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后由教育部明定为青年守则。共十二条、八十四字。前五条讲八德,中四条叙四维,后三条为智、仁、勇三达德的精神表现。
《国语辞典》:程序修宪(程序修宪)  拼音:chéng xù xiū xiàn
我国宪法由第一届国代修宪时,各界所提出的一种修宪方式的主张。广义来说是指修改的内容要不涉及宪法内权力架构的变动。
《國語辭典》:虎门条约(虎門條約)  拼音:hǔ mén tiáo yuē
清道光二十三年(西元1843),英国乘鸦片战争胜利的馀威,胁迫我国订立虎门补遗条约十七条。其内容为片面最惠条款,承认领事裁判权,值百抽五的协定税率及租界的成立。此次条约成立,各国相继效尤,我国从此沦为次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