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趺莲(趺蓮)
即莲座。佛教徒打坐修行的座子四周缀有莲花,故名。借指修行。 明 汤显祖 《读四十二章经》诗:“都拚刼尽趺莲里,直是中华遇佛难。”
《國語辭典》:火塘  拼音:huǒ táng
可供生火取暖的小坑。筑于室内,四周叠以砖石,生火于其中。如:「她把火塘的火拨旺,以便烧水做饭。」
《漢語大詞典》:带胁(帶脅)
(1).谓如带之环绕四周,形成威胁。《汉书·严安传》:“今外郡之地或几千里,列城数十,形束壤制,带胁诸侯,非宗室之利也。” 颜师古 注:“带者,言诸侯之於郡守,譬若佩带,谓轻小也;胁,谓其威力足以胁之也。一曰带在胁旁,附著之义也。”
(2).方言。带累;连累。 李劼人 《大波》第四部第一章“输不起,就莫来!手气瘟的,别带行了我们”原注:“带行,理应念作‘带胁’,即连累之意。这句方言,至今尚流行于大部分 四川 地方。”
《國語辭典》:面般  拼音:miàn pán
脸庞。清。洪亮吉《晓读书斋杂录初录。卷上》:「吴中人呼人面四周为面般。三国魏。如淳。汉书注:『般读如面般之般。』则方言、俗语亦皆有本。」
《漢語大詞典》:弥散(彌散)
指烟雾、气味等向四周扩散。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山上的香烟弥散,山上的火光弥满。”
扩散;布满。 鲁迅 《呐喊·社戏》:“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郁达夫 《蜃楼》:“而最足以使人感动的,却是弥散在这白茫茫打成一片的天地之间的那种沉默。”
《漢語大詞典》:锐顶(鋭頂)
指四周高尖而中间低洼的头顶。后喻指博学多才之人。语本史记·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 司马贞 索隐,:“圩顶言顶上窳也,故 孔子 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南朝 梁 沈约 《〈梁武帝集〉序》:“日角之主,出自诸生;鋭顶之君,少明古学。”
《漢語大詞典》:讲亭(講亭)
指四周无墙犹如凉亭的讲堂。明史·儒林传二·欧阳德:“迁 南京 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
《國語辭典》:腕足  拼音:wàn zú
乌贼、章鱼等海洋生物生长在口的四周能蜷曲的器官。
《國語辭典》:小班  拼音:xiǎo bān
1.幼稚园中,年纪最小(约三至四岁)的班级。如:「我外甥目前在幼稚园小班就读。」
2.编制较小的班级。如:「小班制教学」。
《国语辞典》:果岭(果岭)  拼音:guǒ lǐng
高尔夫球场中,球洞四周高起而平坦的草地。
《国语辞典》:环施(环施)  拼音:huán shī
一种果树施肥法。在植物的根部四周挖环状小沟,将肥料施入。
《國語辭典》:版面  拼音:bǎn miàn
1.书报杂志上每一页的整面称为「版面」。
2.文字图画的编排设计。如:「版面设计」。
《漢語大詞典》:环伏(環伏)
俯卧于四周。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李谪仙》:“西清诗话云:‘ 蘄州 黄梅县 峰顶寺 ,在水中央,环伏万山,人迹所罕到。’”
分類:俯卧四周
《漢語大詞典》:堳埒
古时坛墠四周的矮墙。
分類:四周矮墙
《漢語大詞典》:铃架(鈴架)
唐 代兵营的戒严、报警设施。其法是:在围在营房四周的木架上挂铃,当敌人接触它时会发出响声,以便禁戒、迎战。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 朱全忠 穿蚰蜒壕围 凤翔 ,设犬铺、铃架以絶内外。” 胡三省 注:“铃架者,绕营设架,掛铃其上,敌来触之则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