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好辩(好辯)  拼音:hào biàn
喜爱与人争辩。《孟子。滕文公下》:「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分類:喜欢辩论
《漢語大詞典》:颦笑(顰笑)
(1).皱眉和欢笑。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鮫宫生长不胜綃,水镜里,自怜顰笑。” 清 黄协埙 《淞南梦影录》卷三:“ 小桂寿 者,眸凝秋水,脸晕朝霞,顰笑皆工。”
(2).借指厌恶和喜欢。 郭沫若 《黑猫》:“在武夫专横之下,人的生命便寄系在一分颦笑之间。”
《漢語大詞典》:欣欢(欣歡)
亦作“ 欣驩 ”。亦作“ 欣懽 ”。 欣喜欢乐。荀子·非相:“谈説之术,矜庄以莅之……欣驩芬薌以送之,寳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常无不受。”庄子·盗跖:“怵惕之恐,欣懽之喜,不监於心。” 南朝 梁 王茂 《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顶戴欣懽,不及抃舞。” 唐 韩愈 《贺赦表》:“未离贬窜之地,忽逢旷荡之恩;踊跃欣欢,实倍常品。” 宋 苏轼 《和子由蚕市》:“閒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 蒋光慈 《牯岭遗恨》诗:“往日的欣欢只能向梦里去追求。”
《漢語大詞典》:好约(好約)
喜欢俭约。 汉 张衡 《东京赋》:“西南其户,匪雕匪刻,我后好约,乃宴斯息。”
分類:喜欢俭约
《漢語大詞典》:取快
取得别人的喜欢;得到快乐。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杀一布衣,本无难事,而可以取快 江陵 之胸腹,则又何惮而不敢为也。”如:取快一时。
《國語辭典》:取悦(取悅)  拼音:qǔ yuè
讨好。宋。欧阳修〈夏日学书说〉:「可以乐而不厌,不必取悦当时之人。」
《國語辭典》:乐观(樂觀)  拼音:lè guān
对人生或一切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相对于悲观而言。如:「他天性乐观开朗,善与人结交为友。」
《國語辭典》:知趣  拼音:zhī qù
1.识相、不惹人厌。《西游记》第九三回:「你这黑子不知趣!丑自丑,还有些风味。」《红楼梦》第二七回:「凤姐打量了一打量,见他生的乾净俏丽,说话知趣。」
2.领略情趣。宋。赵彦端 永遇乐。杜曲桑麻词:「笑相看,风林露草,古来有谁知趣。」
《國語辭典》:宠爱(寵愛)  拼音:chǒng ài
特别偏爱。多用于上对下。唐。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宋。无名氏《梅妃传》:「会太真杨氏入侍,宠爱日夺,上无疏意。」
《漢語大詞典》:亲乐(親樂)
亲近而喜欢。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时又有 譙郡 嵇康 ” 裴松之 注引《康集目录》:“﹝ 孙登 ﹞好读鼓琴,见者皆亲乐之。”
分類:亲近喜欢
《國語辭典》:入迷  拼音:rù mí
专注于某种事物而心无旁骛。如:「他对科幻类的小说很入迷。」
《漢語大詞典》:耻过(恥過)
不喜欢听别人谈自己的过失。《书·说命中》:“无耻过作非。” 孔 传:“耻过误而文之,遂成大非。”新唐书·陆贽传:“好胜而耻过,必甘佞辞,忌直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水火称毒》:“若违拒而犯,耻过饰非,欲究情实事须案问者,其法有四条。”
《漢語大詞典》:独说(獨説)
独自解说。 汉 扬雄 《解嘲》:“顾然而作《太玄》五千文,枝叶扶踈,独説数十餘万言。”
唯独喜欢。説,通“ 悦 ”。史记·外戚世家:“既饮,謳者进,上望见,独説 卫子夫 。”
《國語辭典》:大炮  拼音:dà pào
1.利用炸药爆发产生推力,来发射弹药的大口径武器。可对特定目标做大规模的破坏,但对于游击式或机动性的战斗,则无法发挥其功能。《孽海花》第六回:「崇论宏议虽多,总挡不住坚船大炮的猛。」
2.比喻言词激烈,攻击力强的人。如:「他经常对公共事务猛烈抨击,因此大家私下都叫他『大炮』。」
《國語辭典》:谢灵运(謝靈運)  拼音:xiè líng yùn
人名。(西元385~433)南朝宋文学家,谢玄之孙,小名客儿,时称谢客。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少好学,工书画,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游,所至辄为题咏,以致其意。其诗开创山水写实派风格。初为太尉参军,后徙广州,有诗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