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唐僧
玄奘 的俗称。 唐 代著名高僧,民间传说及《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称“唐僧”。参见“ 唐僧取经 ”。
《漢語大詞典》:唐僧取经(唐僧取經)
唐 代高僧 玄奘 赴 天竺 (印度)求经,历时十七年,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宋 元 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 元 吴昌龄 《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曾演义其事。自 明 吴承恩 《西游记》小说行世,“唐僧取经”遂成为 中国 民间妇孺皆知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唐僧取经(唐僧取經)
唐 代高僧 玄奘 赴 天竺 (印度)求经,历时十七年,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宋 元 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 元 吴昌龄 《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曾演义其事。自 明 吴承恩 《西游记》小说行世,“唐僧取经”遂成为 中国 民间妇孺皆知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寻唐僧(尋唐僧)
酒令之一。以纸阄分写 唐僧 、 孙行者 和妖精名,拈得 孙行者 的寻 唐僧 。猜对时, 唐僧 饮一杯;猜误时,与妖精拇战,输者饮。《孽海花》第九回:“那 潘胜芝 、 贝效亭 、 谢山芝 等一班熟人,摆擂臺,寻 唐僧 ,翻天覆地的闹起酒来。”
分類:酒令唐僧
《國語辭典》:紧箍咒(緊箍咒)  拼音:jǐn gū zhòu
明吴承恩《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传授给唐僧的咒语,可将套在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缩紧,使他头痛难忍。后比喻使人烦恼、不自在的话。《十二楼。三与楼。第一回》:「那些放帐的人少不得一齐逼讨,念起『紧箍咒』来,不怕他不寻头路。」
《漢語大詞典》:避妖圈
小说故事。 唐僧 师徒取经, 孙悟空 欲去化斋,恐妖怪乘机而来,即取金箍棒就地划了一圈,请 唐僧 坐在中间,对 唐僧 道:“ 老孙 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事见《西游记》第五十回。后人称此圈为“避妖圈”。 水运宪 《雷暴》二:“自从她独居之后,各种各样的追求者真不少,但没有一个能近得身去,好似 孙行者 在她身旁划了一个避妖圈。”
《漢語大詞典》:烂板凳(爛板凳)
比喻呆坐一地,忘时废事。《西游记》第十六回:“ 行者 道:‘ 老孙 比在前不同,“烂板凳,高谈阔论”了,如今保 唐僧 ,不得身闲。’”
唐僧取经
【佛学大辞典】
(杂语)俗指玄奘渡天竺求经而言,独异志曰:「沙门玄奘,姓陈氏。唐武德初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所为,锁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莫知所由来。奘礼拜勤求。僧口授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道路开辟,虎豹潜形,魔鬼藏迹。至佛国,取经六百馀部而归。其心经至今诵之。」双树幻抄曰:「玄奘以贞观三年冬,抗表辞帝,制不许,即私遁出玉关,抵高昌。高昌王奉奘行赀护送达于罽宾。随历大林国仆底国那伽罗国禄勒那国,至曲阇国。曲阇王有胜兵十万,雄冠西域。其俗以人祀天。奘至,被执,以风度特异,将戮以祭。俄大风作,尘沙涨天,昼日晦冥。彼众惊异,释之。至中天竺,入王舍城。彼已预闻奘至,具礼郊迎,安置那兰陀寺,见上方戒贤论师。贤时春秋一百有六,道德为西土宗师,号正法藏。奘启以求法意。贤咨嗟曰:吾顷疾病且死,忽梦文殊谓曰:汝未应厌世,后三年,震旦有大沙门从汝受道。自尔以来,今三稔矣。于是慰喜交集。奘从贤穷探大乘,曰益智證。至贞观十六年,乃发王舍城,入祇罗国,国主迎问而国有圣人出世,作小秦王破阵乐,可为我言之。奘粗陈帝神武大略。其主大惊,即以青象名马助奘,驮经而还。以贞观十九年至长安。文皇惊喜,手诏飞骑迎之。亲为经文作序,名圣教序云。」通俗编三十七曰:「唐艺文志,有王元策中天竺国行记,十卷。法苑珠林谓元策官金吾将军,奉诏扈玄奘往西域取经,归,撰此记。今佚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