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返袂
用衣袖拭泪。形容哭泣。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五代 刘□ 《耳目记·王中散》:“ 敬傲 即应命而奏之,声清韵古,感动神人,曲终, 敬傲 潸然返袂云:‘忆在 咸通 ,王庭秋夜,供奉至尊之际,不意流离於此也。’”参见“ 反袂 ”。
分類:衣袖哭泣
《漢語大詞典》:反袂
用衣袖拭泪。形容哭泣。《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反袂拭面,涕沾袍。”《孔子家语·辩物》:“反袂拭面,涕泣沾衿。” 唐 郑浣 《唐故同州司兵参军杜行方墓志铭》:“有子五人, 硕 、 顥 、 顗 、 頎 ,其幼小字曰 老老 ;女子子二人,皆柴立致毁,弔宾为之反袂。”
分類:衣袖哭泣
《漢語大詞典》:泣荆
因遗失荆钗而哭泣。比喻留恋旧物。 宋 惠洪 《跋山谷字》之一:“ 鲁 女有遗荆釵而泣者,路人笑之曰:‘以荆为釵易办,女乃泣何也?’女以手掠髮曰:‘非以其难致也,以其故旧耳。’予所以玩之者,实钟 鲁 女泣荆之情。”
《漢語大詞典》:衔啼(銜啼)
忍住哭泣,含着眼泪。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佳期竟不归》诗:“衔啼拂镜不成粧,促柱繁弦还乱曲。”
《漢語大詞典》:惊哭(驚哭)
受惊而哭泣。太平广记卷三六四引 唐 张读 宣室志·僧发长:“又顷,闻惊哭,有出者, 长 佯过讯之。曰:‘主人有子十餘岁,忽卒。’语未竟,又闻哭音。”
分類:受惊哭泣
《漢語大詞典》:絮泣
谓哭泣不停。明史·阉党传·曹钦程:“濒行犹顿首 忠贤 前曰:‘君臣之义已絶,父子之恩难忘。’絮泣而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佞幸·佞人涕泣:“ 江陵 召去,跪而詈之, 陈 亦絮泣,谓非出本意。”
分類:哭泣不停
《漢語大詞典》:孺泣
对父母的哀悼哭泣。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孺泣无时,蔬饘不溢。”
《漢語大詞典》:歔泣
叹息哭泣。 南朝 梁 江淹 《无锡县历山集诗》:“一闻清琴奏,歔泣方留连。”
分類:叹息哭泣
《漢語大詞典》:詀啼
犹言低语并哭泣。 明 李子昌 《南梁州令·四时怨别》套曲:“自恨今生分缘寡,红炉畔共谁閒话。詀啼罢,托香腮闷加。”
分類:低语哭泣
《漢語大詞典》:程糜
程曾 七岁丧母,哀号哭泣如同成人,祖母怜之,嚼肉成糜而食之。事见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南朝 宋 师觉授 《孝子传》。后因以“程糜”指喂养孤幼的食物。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 程 糜不继, 原 粟何资?”
《漢語大詞典》:乾哭
1.没有眼泪的哭。 茅盾 《子夜》四:“ 阿金 尖着声音说,猛的哭起来了,是没有眼泪的干哭。”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在撕和扑和骂的纷乱当中, 韩爱贞 干哭着,叫着她娘。”
2.哭泣而无应对措施。红楼梦第九四回:“ 麝月 等依言,分头各处追问。人人不晓,个个惊疑。二人连忙回来,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窥, 宝玉 也吓怔了, 袭人 急的只是乾哭。”
《國語辭典》:乾哭  拼音:gān kū
1.只顾著哭。《红楼梦》第四四回:「打的平儿有冤无处诉,只气的乾哭。」
2.号哭而不流眼泪。如:「看他那种有声无泪的乾哭,八成是在作秀。」
《國語辭典》:抽泣  拼音:chōu qì
一吸一顿地哭泣。如:「小明刚到外地求学时,常躲在棉被里抽泣,不久,就渐渐习惯了。」
《漢語大詞典》:了饮(了飲)
指一种边唱挽歌边哭泣的豪饮。 宋 张舜民 画墁录一:“ 苏舜钦 、 石延年 辈,有名曰鬼饮、了饮、囚饮、鳖饮、鹤饮。鬼饮者,夜不以烧烛;了饮者,饮次挽歌哭泣而饮;囚饮者,露头围坐;鳖饮者,以毛席自裹其身,伸头出饮,毕,復缩之;鹤饮者,一盃復登树下再饮耳。”
《國語辭典》:枕戈泣血  拼音:zhèn gē qì xuè
头枕兵器,眼睛哭出血来。形容满怀悲愤,时刻准备杀敌以复仇雪恨。《晋书。卷九八。桓温传》:「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雠。」唐。王维 与工部李侍郎书:「畏贼顾望,贡献不至,莫有斗心。侍郎慨然,枕戈泣血,奋不顾命,捍卫圣主。」
《漢語大詞典》:昼吟宵哭(晝吟宵哭)
昼夜哀叹、哭泣。战国策·楚策一:“﹝ 棼冒勃苏 ﹞于是赢粮潜行……七日而薄 秦 王之朝,雀立不转,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