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痛哭  拼音:tòng kū
极为伤心的大哭。《三国演义》第三回:「崔毅引贡见帝,君臣痛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父兮桎梏亡身,女兮街衢痛哭。」也作「恸哭」。
《國語辭典》:痛哭流涕  拼音:tòng kū liú tì
语本《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形容非常悲痛、伤心而流泪。宋。杨万里〈胡公行状〉:「此膝一屈不可复振,……可为痛器流涕长太息者矣。」也作「恸哭流涕」。
《國語辭典》:涕泗  拼音:tì sì
眼泪和鼻涕。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二:「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唐。杜甫 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也作「涕洟」。
《國語辭典》:涕泗滂沱  拼音:tì sì pāng tuó
滂沱,雨势盛大。涕泗滂沱指鼻涕眼泪流得像下大雨一样。语出《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形容哭得很伤心。《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纪下》:「月中再设净馔,每至展拜,涕泗滂沱,哀动左右。」
《國語辭典》:人声(人聲)  拼音:rén shēng
人所发的声音。《老残游记》第一五回:「一言未了,只听得必必剥剥的声音,外边人声嘈杂,大声喊叫。」《文明小史》第一九回:「站著呆看了一回,听得楼上人声嘈杂,热闹得很,于是四人迈步登楼。」
《國語辭典》:泣血  拼音:qì xuè
形容非常的悲恸。《礼记。檀弓上》:「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國語辭典》:呦呦  拼音:yōu yōu
拟声词。形容鹿鸣声。《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诗:「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國語辭典》:幽咽  拼音:yōu yè
1.低沉微弱的水流声。唐。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2.低微的哭声。唐。杜甫〈石壕吏〉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國語辭典》:垂涕  拼音:chuí tì
哭泣流泪。《文选。宋玉。神女赋》:「惆怅垂涕,求之至曙。」《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那老头儿天天从山里回来,不是垂涕抹泪,便是短叹长吁。」
《國語辭典》:掩面  拼音:yǎn miàn
遮住脸孔。《三国演义》第四回:「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红楼梦》第三回:「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国语辞典》:对泣(对泣)  拼音:duì qì
相对哭泣。《红楼梦》第六四回:「黛玉起先原恼宝玉说话不论轻重,如今见此光景,心有所感,本来素尝爱哭,此时亦不免无言对泣。」
分类:哭泣
《漢語大詞典》:收泪(收淚)
止住眼泪,停止哭泣。 三国 魏 嵇康 《思亲》诗:“中夜悲兮当谁告,独收泪兮抱哀戚。”晋书·孝友传·刘殷:“ 殷 收泪视地,便有堇生焉。”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青青柳 ﹞言毕,泣良久,已收泪语曰:‘人生功名富贵,俱由天定。’”
《國語辭典》:悲泣  拼音:bēi qì
哀伤地哭泣。《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其少女缇萦,自伤悲泣,乃随其父至长安。」《红楼梦》第九五回:「见了贾母,只有悲泣之状,却少眼泪。」
《漢語大詞典》:三举(三舉)
(1).三次杀牲备膳。举,杀牲盛馔。《周礼·天官·膳夫》:“王齐日三举。” 孙诒让 正义:“王齐日,朝食盖用大牢,日中及夕食,则或少牢或特牲,故云三举。”
(2).谓哭泣三次。孔丛子·陈士义:“﹝ 郈成子 ﹞闻 宁喜 作难,右宰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
(3).三度举事。新五代史·梁臣传·敬翔朱珍等传论:“盖自 高駢 死, 唐 以 梁 兼统 淮南 ,遂与 孙 、 杨 争,凡三十年间,三举而三败。”
(4).指三期科考。宋史·选举志一:“﹝ 乾德 元年﹞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不,指文理不通。殿三举,即指停止科考资格三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科场·预传考官:“各省改遣京官主试,定於今上之乙酉,至辛卯则三举矣。”
《国语辞典》:发悲(发悲)  拼音:fā bēi
悲从中来,放声哭泣。《三国演义》第四回:「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曰:『司徒贵诞,何故发悲?』」
分类:放声哭泣
《漢語大詞典》:娇啼(嬌啼)
娇媚地哭泣。 唐 元稹 《莺莺传》:“ 崔氏 娇啼宛转, 红娘 又捧之而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真静 见 李信 不肯,娇啼宛转,做出许多媚态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桔树:“女抱树娇啼。家人紿之曰:‘暂去,且将復来。’女信之,涕始止。”
分類:娇媚哭泣
《漢語大詞典》:反袂
用衣袖拭泪。形容哭泣。《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反袂拭面,涕沾袍。”《孔子家语·辩物》:“反袂拭面,涕泣沾衿。” 唐 郑浣 《唐故同州司兵参军杜行方墓志铭》:“有子五人, 硕 、 顥 、 顗 、 頎 ,其幼小字曰 老老 ;女子子二人,皆柴立致毁,弔宾为之反袂。”
分類:衣袖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