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独怜(獨憐)
(1).特别喜爱;特别哀怜。 唐 韦应物 《滁州西涧》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鸝深树鸣。” 金 元好问 《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一:“独怜夸毘子,一我无古今。共学君所贪,适道我岂任;相酧无别物,徒有好贤心。” 元 赵孟俯 《赵村道中》诗:“兴亡自有数,不敢问何如;独怜野菊花,立马为踌躇。”
(2).只可惜。 清 方文 《寄寿严颢亭母夫人七十》诗之二:“独怜延颈处,不及介眉时。明岁来湖上,当筵补一巵。”
《國語辭典》:恻然(惻然)  拼音:cè rán
悲伤的样子。《汉书。卷一○。成帝纪》:「关东流冗者众,青、幽、冀部尤剧,朕甚痛焉。未闻在位有恻然者,孰当助朕忧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府尹听说了这一篇,不觉恻然。」
《漢語大詞典》:矜从(矜從)
哀怜允准。 宋 曾巩 《福州谢到任表》:“理当恳请,輒奉冒闻。虽未赐于矜从,亦终宽于僭黷。” 宋 李纲 《乞差军马札子》:“臣以衰病难当重寄,已具奏乞依旧在外宫观差遣,必冀矜从。”
分類:哀怜允准
《國語辭典》:怜悯(憐愍)  拼音:lián mǐn
哀怜同情。《汉书。卷六。武帝纪》:「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或匮于衣食,甚怜悯焉。」也作「怜悯」。
《國語辭典》:怜悯(憐憫)  拼音:lián mǐn
哀怜同情。唐。韩愈〈论今年权停举选状〉:「陛下怜悯京师之人,虑其乏食。」也作「怜悯」。
《國語辭典》:悲悯(悲憫)  拼音:bēi mǐn
慈悲怜悯。如:「她博爱大众、悲悯世人,受到众人敬仰。」
《國語辭典》:悯然(憫然)  拼音:mǐn rán
感伤的神情。唐。白居易〈琵琶行。序〉:「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唐。陈鸿《长恨传》:「言讫悯然,指碧衣取金钗钿合,各折其半,授使者曰:『为我谢太上皇,谨献是物,寻旧好也。』」
分類:哀怜
《漢語大詞典》:隐恤(隱恤)
亦作“ 隐卹 ”。 哀怜抚恤。三国志·魏志·王修传:“ 奉 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 脩 亲隐恤之。”梁书·武帝纪上:“及城开,帝并加隐卹,其死者命给棺槥。” 唐 戴叔伦 《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诗:“省风传隐恤,持法去烦苛。”
分類:哀怜抚恤
《國語辭典》:矜人  拼音:jīn rén
贫穷可怜的人。《诗经。小雅。鸿雁》:「爰及矜人,哀此鳏寡。」《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爰及矜人」句下唐。颜师古。注:「矜人,可哀矜之人,谓贫弱者也。」
《漢語大詞典》:悯惜(憫惜)
(1).忧虑哀伤。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六年大计:“錮人明时,诚可悯惜。”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长吉 不世才, 韩吏部 勇之以‘风檣阵马’,古之以‘瓦棺篆鼎’,虚幻之以‘鲸鼇鬼神不可测’,乃破锦囊,心血止,动太夫人悯惜。”
(2).哀怜痛惜。 郭沫若 《沸羹集·序〈不朽的人民〉》:“但人们的拜物神教性的孑遗,竟往往使疾病、丑恶、一切不正常的东西都被图腾化了起来,实在是最不合理的,最可悯惜的事。”
《國語辭典》:泣罪  拼音:qì zuì
同情、哀矜罪人。南朝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汉后流名,是以远鉴前史,垂恩狱犴,仁同泣罪,幽比推沟。」
《漢語大詞典》:嗟悯
悲叹哀怜。《魏书·高祖纪上》:“去秋淫雨,洪水为灾,百姓嗷然,朕用嗟愍,故遣使者循方賑恤。”
分類:悲叹哀怜
《漢語大詞典》:顾哀(顧哀)
顾念哀怜。汉书·平帝纪:“皇帝仁惠,无不顾哀。” 颜师古 注:“言帝平生多所顾念哀怜。”
分類:顾念哀怜
《漢語大詞典》:暴尪
古代风俗,大旱不雨,则曝晒瘠病者,冀天哀怜之而降雨,谓之“暴尪”。礼记·檀弓下:“岁旱, 穆公 召 县子 而问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尪而奚若?’” 陈澔 集说:“左传注云:尪者,瘠病之人,其面上向,暴之者,冀天哀之而雨也。” 唐 杜甫 《雷》诗:“大旱山岳焦,密云復无雨……暴尪或前闻,鞭巫非稽古。”尪,一本作“ 尩 ”。
《漢語大詞典》:垂哀
赐予哀怜。《晋书·滕脩传》:“年衰疾篤,屡乞骸骨,未蒙垂哀,奄至薨陨。”
分類:赐予哀怜
《漢語大詞典》:忧闵(憂閔)
亦作“ 忧悯 ”。 忧虑哀怜。《汉书·王嘉传》:“ 共皇 寝庙比比当作,忧閔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輒且止息,今始作治。”《诗·鄘风·载驰》“载驰载驱” 唐 孔颖达 疏:“我心则忧閔其亡伤不能救,故且驱驰而唁之。” 宋 曾巩 《救灾议》:“ 河 北地震水灾,隳城郭,坏庐舍,百姓暴露乏食,主上忧悯,下缓刑之令,遣拊循之使,恩甚厚也。”
分類:忧虑哀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