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吃水  拼音:chī shuǐ
1.指船身入水的深度,为吃水深度之简称。不同船舶有不同的吃水深度。同一船舶亦因不同载重量及所处水域的盐度,吃水深度有所不同。
2.吸收水分。如:「这块地不吃水。」
《國語辭典》:消化  拼音:xiāo huà
1.食物在体内经过种种变化成为身体能够利用物质的过程。《红楼梦》第四九回:「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
2.化除。《周书。卷二三。苏绰传》:「嗜欲之性,潜以消化。」
3.比喻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如:「读书要能理解消化,切忌囫囵吞枣。」
4.商品的售出。如:「这东西市场反应很好,消化得很快。」
《国语辞典》:掘取  拼音:jué qǔ
1.挖掘拾取。如:「爷爷用锄头在田里掘取已成熟的地瓜。」
2.发掘吸收。如:「不断掘取新知,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观念更为充实丰富。」
《漢語大詞典》:吸饮(吸飲)
本指用嘴吸进液汁。引申指汲取,吸收。 康有为 《欧洲十一国游记序》:“俾 康有为 肆其雄心,纵其足迹,穷其目力,供其广长之舌,大饕餮而吸饮焉。”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序》:“盖积 中国 羲 、 农 、 黄帝 、 尧 、 舜 、 禹 、 汤 、 文王 、 周公 、 孔子 及 汉 、 唐 、 宋 、 明 五千年之文明而尽吸饮之。” 朱自清 《旅路》:“春底旅路里所有的悦乐,我曾尽力用我浅量的心吸饮。悦乐到底干涸,我的力量也暗中流去。”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他是多么饥渴而且贪馋地吸饮于百花丛中,以酿制芬芳馥郁的数学蜜糖呵!”
《漢語大詞典》:机化(機化)
(1).变化。 唐 卢藏用 《陈子昂别传》:“﹝ 子昂 ﹞尝著《江上丈人论》,将磅礴机化而与造物者游。”
(2).有机体的组织内出现异物时,周围的组织逐渐把它吸收并同化,这种现象医学上叫做机化。
《國語辭典》:吸引  拼音:xī yǐn
诱引。如:「为了吸引顾客而广告不实,要受罚。」
《國語辭典》:吸纳(吸納)  拼音:xī nà
吸取收纳。如:「景气一回升,民间不少投资公司又展开吸纳资金的行动。」
《國語辭典》:征收  拼音:zhēng shōu
国家依法向人民或机关团体收取税捐、粮食或土地等。如:「征收土地税。」也作「徵收」。
《國語辭典》:徵收  拼音:zhēng shōu
1.政府对人民或机关团体收取税捐或收购私有财产。如:「徵收土地」、「徵收牌照税」。《北齐书。卷二二。列传。李元忠》:「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徵收。」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七。陆中丞》:「临终前一月,犹奏湖南社仓谷业已敷用,其息谷请免徵收。」也作「征收」。
2.徵求捐募。如:「红十字会正公开徵收赈灾物资,以救济南部地区的灾民。」
《漢語大詞典》:徵收
1.谓收取赋税。北齐书·李元忠传:“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 元忠 表求賑贷,俟秋徵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然今之徵收,甚至一户之田有数十处分纳者。”
2.泛指收取。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我就听说许多穷苦的华侨,货物被 赤塔 政府依官价征收去了。”
3.犹招收。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革命高涨时(六月),许多投机分子乘公开征收党员的机会混入党内。”
《國語辭典》:公债(公債)  拼音:gōng zhài
中央政府为了应付短时期的财政调度困难,或是某一特定政策,而国家财政收支不足支应时,发行债券向国民借款,称为「公债」。
《国语辞典》:泥崩  拼音:ní bēng
山坡上的泥土吸收过量的水分,经重力作用,向下流动而散布于山谷中的现象。如:「山坡的水土如保持不澈底,很容易泥崩,造成灾害。」
《國語辭典》:吸管  拼音:xī guǎn
1.一种由塑胶作成,专供吸食饮料时使用的管状物。也称为「麦管」。
2.用以量取液体的玻璃管。两端细,中间粗,上刻c.c.度数。
《漢語大詞典》:比热
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
《國語辭典》:潮解  拼音:cháo jiě
易溶于水的结晶体吸收水气而溶解,失去原有的晶形,或变为溶液的现象。
《國語辭典》:黑体(黑體)  拼音:hēi tǐ
能完全吸收投射于其上的辐射线,也能完全不反射或折射的理想物体。若以一内层涂黑的盒子,上留一小孔,则进入小孔的辐射可完全在盒内被吸收,内表的黑面可吸收全部的入射光,如此盒内即形成一个黑体。
《漢語大詞典》:根毛
植物根部尖端表面所生的细毛,是根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