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殚述(殫述)
详尽叙述。多用于否定。《全唐诗话·曹松》引 唐 李肇 《国史补》:“公卿家率以是日拣选东床,车马闐塞,莫可殫述。”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十一》:“此类甚多,不可殫述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狐之詼谐,不可殫述。” 梁启超 《立宪派》:“乃至欲参用外人为司法官,诸如此者,不可殫述。”
《國語辭典》:批判  拼音:pī pàn
1.在公文上批示或判决。《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
2.是非的判断。哲学上有二义:一为对一种学说基本假设正确与否的判断。二为对我们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界限的判断。
《國語辭典》:推翻  拼音:tuī fān
1.推倒。如:「小心!别把椅子推翻了。」
2.否定原有的局势、体制、决议等。如:「推翻君主专制,实施民主政治。」
《國語辭典》:断乎(斷乎)  拼音:duàn hū
绝对。《红楼梦》第五○回:「今儿断乎不容你再作了。你都抢了去,别人都閒著也没趣。」《文明小史》第五回:「将来能够查得到固然极好,设如真个查不到,柳大人亦断乎不会叫你空手回去的。」
《國語辭典》:置疑  拼音:zhì yí
加以怀疑。如:「无可置疑」。
《漢語大詞典》:识羞(識羞)
知道羞耻。多用于否定式。《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张郃 出马,见了 黄忠 ,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战耶?’”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俗语説得好,一日不识羞,三日喫饱饭。”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哈哈,骗子……你不识羞。”
《漢語大詞典》:驳放(駁放)
亦作“駮放”。 谓科举时代否定已发榜公布的中式者而贬黜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制科:“今员外吹毛求瑕,务在駮放,则小人也却寻归路。”资治通鉴·唐僖宗广明元年:“尝谓优人 石野猪 曰:‘朕若应击毬进士举,须为状元。’对曰:‘若遇 尧 舜 作礼部侍郎,恐陛下不免駮放。’” 胡三省 注:“駮,纠駮也。放,黜也。”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进士试题:“ 唐穆宗 长庆 元年,礼部侍郎 钱徽 知举,放进士 郑朗 等三十三人。后以 段文昌 言其不公,詔中书舍人 王起 ,知制誥 白居易 重试,驳放 卢公亮 等十人,贬 徽 江州 刺史。” 明 即空观主人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虽现稗官身为説法,恐 维摩 居士知贡举,又不免驳放耳。” 清 恽敬 《祭张皋文文》:“春官駮放,归途载阻,共职四门,艰屯可数。”
《漢語大詞典》:连牵(連牽)
(1).接连不断;连续。晋书·五行志中:“ 苻坚 初,童謡云:‘ 阿坚 连牵三十年,后若欲败时,当在江湖边。’” 唐 李端 《晚秋旅舍寄苗员外》诗:“争途苦不前,贫病遂连牵。” 宋 苏舜钦 《祭舅氏文》:“始未踰月,舅以漕来,连牵巨艘,斾旌徘徊。” 沈从文 《新与旧》:“跑差的、收粪的,连牵不断从跳石上通过,终日不息。”
(2).方言。常和否定副词“勿”连用,置于动词之后,表示不行、不成。《海上花列传》第十八回:“耐説説末就説勿连牵哉!” 胡祖德 《沪谚外编·嘲烟鬼》:“可惜近来,烟价横贵,小本经纪,吃弗连牵。”
《漢語大詞典》:哪能
(1).怎么能够。用于反问的语气,意在否定。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三月十三》:“更哪能捉住一管笔去详细写出自怨和自恨呢。”
(2).方言。怎样。询问方式。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明天 苏先生 来要人哪能办呢?”
(3).方言。怎样。用于任指。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四:“不管哪能讲,代表资本家不是好事,我这样混下,没有前途的。”
《漢語大詞典》:哪里(哪裏)
(1).问什么处所。 张天翼 《小彼得·面包线》:“站住……你哪里的?”
(2).表示不确定的处所。 张天翼 《小彼得·面包线》:“无可如何的时候,他只得想想自己的媳妇--天知道她流落到了哪里。”
(3).泛指任何处所。 老舍 《四世同堂》五:“这时候,哪里都应当正在热闹,人力车,马车,电车,汽车,都在奔走响动。”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你告到哪里,我陪到哪里。”
(4).用于反问句,表示否定。《孽海花》第十七回:“ 雯青 正应酬得汗流浹背,哪里有工夫留心 彩云 的事情?”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五章:“战士们到处找水喝,可是哪里有一点水呢?”
(5).谦词。婉转地表示否定。 丁玲 《奔》:“哪里的话,咱们一块儿出来,当然有饭大家吃。我要先上工,我就借一点给你,你莫急。”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哪里!哪里!你只管放心。”
《漢語大詞典》:齿数(齒數)
计算在内,提及。常与否定词“不”连用,表示轻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女愴然曰:‘我以人不齿数故,遂与母偕隐;今又返而依人,谁不加白眼?’”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年二十,煢煢落魄,亲戚多不齿数。”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从先前的阿Q看来,小D本来是不足齿数的,但他近来挨了饿,又瘦又乏已经不下于小D,所以便成了势均力敌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哪个(哪個,哪箇)
亦作“ 那箇 ”。谁;哪一个。用于反问的语气,意在否定。《西游补》第八回:“ 大圣 差了,生死关头在你手里,又怕那箇哩?” 杨朔 《鸭绿江南北》:“我们的铁路援朝大队又哪个不是抱着这种忘我的精神呢?”
《漢語大詞典》:不价
表示否定。例如:不价,那不是你的书。
表示不这样做。例如:我才不价呢;今天下馆子得你请客,不价,我不去。
也作“不家”
分類:否定
《國語辭典》:吃素  拼音:chī sù
吃素食,不吃肉食荤腥。《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可是有客时吃荤,无客时吃素,儜没留心我在荤碗里仍是夹素菜吃。」《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母亲闹差!来的不是教士,是洋兵,他那大炮,一放起来,没有眼睛的,不晓得那家念佛,那家吃素,是分不清楚的。」也作「吃斋」。
《國語辭典》:系词(系詞)  拼音:xì cí
判断句中联结主语与断语的词称为系词。如「释迦牟尼佛是佛教教主」、「我是学生」中的「是」就是「系词」。也称为「系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