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打坠咕啰儿(打坠咕啰儿)  拼音:dǎ zhuì gū luō ér
别人往前拉时,自己拚命向后倒退,不肯往前走。引申为拒绝。《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心里暗想,这要再苦苦的一打坠咕啰儿,可就不是话了。」
《国语辞典》:战不旋踵(战不旋踵)  拼音:zhàn bù xuán zhǒng
上战场打仗时,脚跟不向后转。形容作战勇往直前,毫不畏缩。《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国语辞典》:躺下  拼音:tǎng xià
身体向后平倒下来。如:「你的病才刚好,不要太过操劳,累了就躺下休息吧!」
《国语辞典》:打靠后(打靠后)  拼音:dǎ kào hòu
向后退。《金瓶梅》第五回:「我只靠著你做主,大官人休是网巾圈儿打靠后。」
分类:向后后退
《国语辞典》:打倒褪  拼音:dǎ dào tùn
向后退缩。《醒世姻缘传》第八○回:「狄希陈听见这话,就打倒褪。」
《国语辞典》:打坐坡  拼音:dǎ zuò pō
身体向后拉倒,称为「打坐坡」。
《国语辞典》:捷泳  拼音:jié yǒng
一种泳式。伸直身体俯于水面漂浮,两手由前向后交互划水,双腿上下交互打水。
《国语辞典》:撝戈反日  拼音:huī gē fǎn rì
挥动干戈,使太阳向后运转。语本《淮南子。览冥》:「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比喻勇敢坚强,排除困难,扭转危机。也作「挥戈反日」、「挥戈回日」。
《漢語大詞典》:鼓门道(鼓門道)
即鬼门道。 宋 元 时戏台上通向后台的门。 明 朱权 太和正音谱·词林须知:“抅拦中戏房出入之所,谓之鬼门道。鬼者,言其所扮者皆是已往昔人,故出入谓之鬼门道也。愚俗无知,因置鼓於门,讹唤为鼓门道,於理无宜。亦曰古门道,非也。 东坡 诗曰‘搬演古今事,出入鬼门道’,正谓此也。”
《漢語大詞典》:倒仰儿(倒仰兒)
方言。仰面向后跌倒。如:把他推了个倒仰儿。
《漢語大詞典》:倒挫
因受惊而脚步向后一退。《天雨花》第六回:“却好家人提了那颗首级到来,掷在 毛成 面前,把 毛成 唬了一个倒挫。”
《國語辭典》:倒蹲儿(倒蹲兒)  拼音:dào dūn ér
向后倒退而跌坐在地上。《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女子便把棍略松了一松,和尚险些儿不曾坐个倒蹲儿。」
《國語辭典》:打挺儿(打挺兒)  拼音:dǎ tǐng ér
头颈后仰,腹胸挺起。如:「这孩子生病,哭著不吃药,直在妈妈怀里打挺儿。」
《漢語大詞典》:大仰爬脚子
身体向后跌倒的姿势。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一个不留神把个板凳子登翻了,咕咚一跤跌下来,就跌了个大仰爬脚子。”
《漢語大詞典》:顶翎(頂翎)
即花翎。 清 代冠饰上向后下垂拖着的孔雀尾翎羽,故又称“孔雀翎”。尾端有像眼睛而极灿烂鲜明的一圈,叫做眼。有三眼、双眼、单眼之分。没有眼的叫蓝翎。 清 初,花翎只赏给得朝廷特恩的贵族十大臣, 咸丰 以后赏戴甚滥,又开捐例。《中国歌谣资料·咸丰坐了十年半》:“ 咸丰 坐了十年半,顶翎赏了一大片,说他是文科,未曾把书念。”《文史哲》1989年第6期:“其中有 同治 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监察御史 余上华 奏折,奏道:‘……仅予撤消京堂摘去顶翎,殊不足以蔽辜,应请旨将 李德立 、 庄守和 立予屏斥,严治其罪,以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