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余泽(餘澤)
(1).指大水泽。 唐 韩愈 《海水》诗:“一木有餘阴,一泉有餘泽。”
(2).指遗留给后人的德泽。 宋 曾巩 《皇妣昌福县太君吴氏焚告文》:“维先君先夫人积德累善, 巩 获蒙餘泽,备位於朝。” 宋 王安石 《寄题思轩》诗:“万屋尚歌餘泽在,一轩还向旧堂开。”
《漢語大詞典》:新坑
指古人用来殉葬,经后人发掘而出土年代不久的金玉等物。 鲁迅 《彷徨·离婚》:“ 七大人 正拿着一条烂石似的东西,说着,又在自己的鼻子旁擦了两擦,接着道:‘可惜是“新坑”,倒也可以买得,至迟是 汉 。’”
《漢語大詞典》:腐迁(腐遷)
汉 司马迁 曾受腐刑,后人因称其为 腐迁 。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 辛稼轩 词,运用 唐 人诗句,如 淮阴 将兵,不以数限,可谓神勇,而亦不能牢笼万态,变而愈工。如 腐迁 《夏本纪》之点窜《禹贡》也。” 李葆恂 《旧学盦笔记·红妆柳敬亭》:“其深情远韵,弦外有音,虽 师旷 未必能聆而察之, 腐迁 未必能写而著之也。”
《國語辭典》:服舍  拼音:fú shè
1.居丧的庐舍。《史记。卷五九。五宗世家》:「易王死未葬,建有所说易王宠美人淖姬,夜使人迎与奸服舍中。」
2.服,指鵩鸟,即猫头鹰,古代以猫头鹰为不祥的徵兆。汉代贾谊为长沙王太傅时,曾有鵩鸟飞入舍内,贾谊自以为寿命不得长,乃作〈鵩鸟赋〉,曰:「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服集予舍……。」见《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后世因以做为哀悼文人短命之词。
《漢語大詞典》:神禹碑
碑名。即 禹 碑。在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后人附会为 夏禹 治水时所刻,故名。 唐 韩愈 《岣嵝山》诗:“ 岣嶁山 尖 神禹 碑,字青石赤形摹奇。”参见“ 禹碑 ”。
《漢語大詞典》:禹碑
即岣嵝碑。凡七十七字,象缪篆,又象符箓。后人附会 夏禹 治水时所刻。碑在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 昆明 、 成都 、 长沙 、 绍兴 、 南京 栖霞山 和 西安 碑林等处,皆有摹刻。 唐 韩愈 《岣嵝山》诗:“ 岣嶁山 尖神 禹 碑,字青石赤形摹奇。”
分類:缪篆符箓
《國語辭典》:拟经(擬經)  拼音:nǐ jīng
模拟经书。南朝陈。徐陵 让左仆射初表:「臣闻七十之岁,扬雄拟经;六十之年,平津对策。」
分類:扬雄后人
《漢語大詞典》:余泣(餘泣)
指后人的哀伤。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盘柏,俟时而动;遐想 管 乐 ,远明风流。治国以礼,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餘泣。” 张铣 注:“谓 亮 死,国人皆泣也。”
分類:后人哀伤
《漢語大詞典》:季鹰鱼(季鷹魚)
指鲈鱼。后人亦用为隐居不仕、闲适安居的典故。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 张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 中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冻醪 元亮 秫,寒鱠 季鹰 鱼。” 前蜀 韦庄 《桐庐县作》诗:“白羽鸟飞 严子 瀨,緑蓑人钓 季鹰鱼 。”
《国语辞典》:桃源行  拼音:táo yuán xíng
晋朝陶渊明作〈桃花源记〉,后人遂以此为题材所作的诗。如唐代王维的〈桃源行〉。
《漢語大詞典》:高密侯
尔雅·释山:“山如堂者密。” 郭璞 注:“形如堂室者。”伞形如山,故后人戏称之为高密侯。类腋卷十六引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 江 南 周则 少贱,以造雨伞为业,后戚连椒閫。 后主 戏之曰:‘非我用卿而富贵,乃高密侯提携而起家也。’”
《漢語大詞典》:萎哲
语本《礼记·檀弓上》:“ 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后人因以“萎哲”指有才智者之死亡。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天不憖遗,萎哲坏梁。” 明 何景明 《方竹先生诔》:“风悲日冥,歼良萎哲。”
《漢語大詞典》:掷卦(擲卦)
古代用蓍草占卜,后人代以钱。用三枚钱,三掷卦成,故称。 清 翟灏 通俗编·艺术:“《挥麈録》:掷卦以钱,自 严君平 始。 唐 诗:井有 君平 掷卦钱。”参阅 清 王维德 辑《卜筮正宗·以钱代蓍法》
《国语辞典》:孔丛子(孔丛子)  拼音:kǒng cóng zǐ
书名。旧传孔子八世孙鲋撰,盖后人依托之书,三卷。记孔子以下子上、子高、子顺等人的言行,凡二十篇。
《漢語大詞典》:洛派
宋 儒 程颢 程颐 兄弟是 洛阳 人,后人便称其学派为洛派。 范文澜 《唐代佛教·禅宗》:“ 宋 儒洛派大师 程颢 有一次游 定林寺 ,偶进僧堂,见到周旋步伐,威仪济济,伐鼓考钟,内外静肃,一坐一起,并合清规,叹为三代礼乐尽在此中。”
《漢語大詞典》:贻尘(貽塵)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彼裘紱於何有,貽尘谤於后王。”后以“貽尘”指遭受后人的讥诮。南齐书·陆澄传:“素飡之责,貽尘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