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市誉(市譽)
求取名誉。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积功以市誉,不恤民之急。”战国策·齐策四“ 鲁仲连 谓 孟尝 ” 宋 鲍彪 注:“ 孟尝君 之门,高者如 冯驩 、 魏子 ,能免难市誉而已。”
《漢語大詞典》:遗望(遺望)
(1).谓遗弃名誉地位。 唐 元结 《系乐府·古遗叹》:“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
(2).犹失望。 宋 叶适 《梁父吟》:“余诚遗望不可逮兮,復嗣岁之将兴。” 明 文徵明 《寿大中丞见素林公叙》:“今四方多事,用材如渴,朝廷每申求旧之典,而公方坚保晚之节,或者谓公用不尽材,於海内有遗望焉。”
《漢語大詞典》:名尸
名誉之主。谓囿于名誉。庄子·应帝王:“无为名尸,无为谋府。” 成玄英 疏:“尸,主也。身尚忘遗,名将安寄?故无復为名誉之主也。”《淮南子·诠言训》:“圣人不为名尸,不为谋府。”
分類:名誉
《漢語大詞典》:诬玷(誣玷)
捏造事实以败坏他人名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郎君少年,当诚实些,何乃造次妖妄,诬玷人家闺女,是何道理?”
《國語辭典》:忌妒  拼音:jì dù
对才能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不平与怨恨。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一○首之四:「宋之时司马公、欧阳子、二程、苏子瞻以及朱文公皆负当世重名,然为世人所忌妒,无得行其志者。」《老残游记》第一七回:「我刚才得了个好点的差使,忌妒的人很多,能不告诉宫保吗?」
《漢語大詞典》:价称(價稱)
声价名誉。 唐 贾岛 《重酬姚少府》诗:“俸利沐均分,价称烦嘘噏。”
分類:声价名誉
《漢語大詞典》:修誉(修譽)
追求名誉。意林卷四引 三国 魏 阮武 《阮子正论》:“一盗不诛,害在穿窬;修誉不诛,害在词主。”
《国语辞典》:名誉扫地(名誉扫地)  拼音:míng yù sǎo dì
身家名誉,一败涂地。如:「像他这样胡乱作恶,早已名誉扫地。」
分类:名誉
《国语辞典》:名望体面(名望体面)  拼音:míng wàng tǐ miàn
名誉、声望及荣誉。《儒林外史》第一回:「因老先生要买,房主人让了几十两银卖了,图个名望体面。」
《国语辞典》:欺世钓誉(欺世钓誉)  拼音:qī shì diào yù
欺骗世人,盗取名誉。参见「盗名欺世」条。《元史。卷一九九。隐逸传。序》:「世主亦苟取其名而强起之,及考其实,不如所闻,则曰:『是欺世钓誉者也』,上下岂不两失也哉!」
《国语辞典》:声名远播(声名远播)  拼音:shēng míng yuǎn bò
声望名誉流传甚广。如:「他因荣获诺贝尔奖而声名远播。」
《国语辞典》:荣誉市民(荣誉市民)  拼音:róng yù shì mín
名誉上的市民,为一市对本国或外国的杰出人物所赠予的一种光荣的名义,如民国六十六年驾机起义来归的范园焱义士被推举为台南市的荣誉市民。
《国语辞典》:沽名邀誉(沽名邀誉)  拼音:gū míng yāo yù
利用手段求得名誉威望。参见「沽名钓誉」条。如:「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全是不择手段,沽名邀誉来的。」
《国语辞典》:功成名立  拼音:gōng chéng míng lì
功业建立后,名誉威望随之而来。《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且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赵独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清史稿。卷四○五。曾国藩传》:「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也作「功成名就」。
《国语辞典》: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拼音:bù néng liú fāng bǎi shì,yě yào yí chòu wàn nián
(谚语)比喻只要成名即可,而不管其是好名声或坏名誉。「年」文献异文作「载」。《晋书。卷九八。桓温传》:「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