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破漏
古代迷信,谓日子有冲破,不吉利。《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於病哉!” 李贤 注:“破漏,日有衝破者也。”
《國語辭典》:破日  拼音:pò rì
破,建除十二名之一,建除十二名本来是古代建除家用来准确纪日的符号,后世却把它们附会成吉凶祸福的记号。破日指不吉祥的日子。清。允禄《协纪辨方书。卷一○。破日》:「破日,宜求医、疗病、破屋、坏垣。义取诸破。」《负曝闲谈》第十一回:「殷必佑打开皇历,检了一个破日,约了几个同伴,径往南京。」
《國語辭典》:占鳌头(占鰲頭)  拼音:zhàn áo tóu
科举时代称状元及第为占鳌头。参见「独占鳌头」条。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那其间占鳌头,占鳌头登上甲。」后亦泛指在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如:「大家辛勤苦练,就是希望在这次决赛中占鳌头。」
《國語辭典》:顺利(順利)  拼音:shùn lì
1.便利。《红楼梦》第四八回:「就是东西贵贱行情,他是知道的,自然色色问他,何等顺利。」
2.事情未遭阻难而完成。《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却又不可因后来日子略过的顺利些,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利见识来。」
《漢語大詞典》:众祥(衆祥)
各种吉利的征象或预兆。《汉书·刘向传》:“杜闭羣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决断狐疑,分别犹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则百异消灭,而众祥并至。”晋书·列女传·苻坚妾张氏:“妾闻人君有伐国之志者,必上观乾象,下採众祥。”《宋史·乐志八》:“众祥萃止,垂祜无穷。”
《国语辞典》:四喜  拼音:sì xǐ
1.旧传〈四喜〉诗上所指的四种喜事。即「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见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八。得意失意诗》。
2.今喝酒划拳亦有四喜的名词,为吉利的话。
《國語辭典》:岁君(歲君)  拼音:suì jūn
太岁。古人称木星为太岁,相信冲犯太岁,就有灾祸。《水浒传》第六一回:「今年时犯岁君,正交恶限。」《西游记》第一○回:「寅辰巳亥,虽称合局,但怕的是日犯岁君。」
《國語辭典》:太岁(太歲)  拼音:tài suì
1.中国古代天文学上所假定的岁星。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并分别予以命名,而岁星(即木星)由西向东绕日运行,正好十二年一周,因此古人以岁星所在的部分为岁名,但岁星的运行方向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正好相反,为避免不便,古代的天文学家便设想出一个与真岁星运行方向相反的假岁星,称之为「太岁」。
2.术数用语。指太岁之神,命学上以太岁为百神之主,尊贵不可犯,其所在方位不宜兴造、移徙、嫁娶,犯者必凶。汉。王𠘺《论衡。难岁》:「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也称为「青龙」。
3.比喻凶恶的人。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水浒传》第二六回:「这番萧墙祸起了!这个太岁归来,怎肯干休!」
《漢語大詞典》:贞亨(貞亨)
吉利顺遂。 唐 黄滔 《贺正启》:“伏惟僕射;与春符契,触物贞亨,迎瑞节於凤衔,荣兼四辅;建碧幢於 甌 越 ,永保千年。”
分類:吉利顺遂
《漢語大詞典》:彩气(彩氣)
谓吉利的兆头。 老舍 《骆驼祥子》五:“邪财既是那么千载难遇,所以有些彩气的必定是与众不同,福大命大。”
分類:吉利兆头
《國語辭典》:蚕花(蠶花)  拼音:cán huā
1.蚕蚁的别名。参见「蚕蚁」条。
2.一种产于浙江吴兴的小虾。明。谢肇浙〈西吴枝乘〉:「吴兴以四月为蚕月,……又有小虾,亦以蚕时出,市民谓之蚕花,蚕熟则绝无矣。」
《国语辞典》:接福  拼音:jiē fú
迎接福气。为讨吉利的吉祥话。如:「迎春接福」。
《漢語大詞典》:不祥人
(1).不吉利的人。左传·成公二年:“ 子反 欲取之( 夏姬 )。 巫臣 曰:‘是不祥人也。是夭 子蛮 ,杀 御叔 ,弑 灵侯 ,戮 夏南 ,出 孔 、 仪 、丧 陈国 ,何不祥如是?’” 清 刘大櫆 《钱节妇传赞》:“方其诈报孝则已死,乃所谓不祥人矣。”
(2).凶人。宋书·武帝纪下:“若大臣中任要,宜有爪牙以备不祥人者,可以臺见队给之。”
《國語辭典》:凶宅  拼音:xiōng zhái
不吉利的房子。古人迷信以为闹鬼或发生过命案,不适合人居住的房子,均为「凶宅」。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其宅中无人居。问人云,此是公主凶宅,人不敢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泺阳消夏录四》:「蠡县有凶宅,一耆儒与数客宿其中。」
《国语辞典》:斗灯(斗灯)  拼音:dǒu dēng
写上吉利字的菱形灯笼。
《國語辭典》:晦气(晦氣)  拼音:huì qì
遇事不顺利、倒楣。《西游记》第三四回:「可是晦气!经倒不曾取得,且来替他做皂隶!」《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赊了猪头肉的钱不还,也来问我要!终日吵闹这事,那里来的晦气!」也作「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