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肴糅
各色菜肴。 汉 枚乘 《七发》:“滋味杂陈,肴糅错该。”
分類:各色菜肴
《漢語大詞典》:丹碌
红色和石青色。泛指中国画所用的各色颜料。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颺,不待铅粉而白。”
《漢語大詞典》:缕彩(縷綵)
用各色不同的线缕成其文采。 唐 白居易 《绣观音菩萨像赞序》:“纫针缕綵,络金缀珠。” 宋 徐铉 《赋得綵燕》:“缕綵成飞燕,迎和启蛰时。”
《漢語大詞典》:诸色人等(諸色人等)
各种各样、各色各等的人们。 唐 陆贽 《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百姓及诸色人等如能力行仁义,均减有无,賙贷贫人,全活数众者,府司具事跡闻奏,朕当授以官秩,蠲其征徭。”《水浒传》第八一回:“殿帅府有钧旨: 梁山泊 诸色人等,恐有夹带入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街头巷尾之伦理》:“这是一个演说时代,所以‘诸色人等’都能演说。”
《國語辭典》:天花乱坠(天花亂墜)  拼音:tiān huā luàn zhuì
传说佛祖讲经说法,感动了天神,天上各色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典出《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序品第一》。后用以形容说话言词巧妙,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誇大而不切实际。《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凭那哥哥说得天花乱坠,只是不肯回去。」《红楼梦》第六四回:「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也作「天花坠地」、「乱坠天花」。
《国语辞典》:迷你玫瑰  拼音:mí nǐ méi gui
泛指株高在二十至三十公分之间,无论重瓣、单瓣各色品种的玫瑰皆属之。全称为「迷你小轮种玫瑰」。源自中国矮性小蔷薇迷你玛。较常见的品种有小落日、复活节之晨、银瑞等。
《国语辞典》:颜色儿(颜色儿)  拼音:yán shai ér
1.黄、白、黑、红、绿等各色。
2.颜料。
3.人的面容气色。
《國語辭典》:风信子(風信子)  拼音:fēng xìn zǐ
植物名。百合科风信子属,多年生草本。鳞茎球形,叶厚披针形。顶生总状花序,花冠六裂,有蓝、紫、红、黄、白等颜色。蒴果球形,略具三棱。可供观赏。
《國語辭典》:高果子茶  拼音:gāo guǒ zi chá
旧时宴客,席上摆放几盘乾果子,堆得上尖下圆,称为「高果子」,放在茶碗里,称为「高果子茶」。《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又一个大捧盘,十杯高果子茶,送了过来,以为明早拜堂之用。」
《漢語大詞典》:彩子
用各色绸布或绢纸扎成的彩花、流苏等饰物。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和尚道:‘ 季相公 么?他今日在 五城巷 引行公店隔壁 尤 家招亲,你到那里去寻。’ 鲍廷璽 一直找到 尤 家,见那家门口掛着彩子。”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正门旁门一律挂彩子,厨房搭在后院。”
《國語辭典》:彩绸(彩綢)  拼音:cǎi chóu
彩色的丝绸。
《漢語大詞典》:水饰(水飾)
(1).游船上用水力机械操纵的各色木偶。 隋 杜宝 《水饰》:“总七十二势,皆刻木为之。或乘舟,或乘山,或乘平洲,或乘磐石,或乘宫殿。木人长二尺许,衣以綺罗,装以金碧,及作杂禽、兽、鱼、鸟,皆能运动如生,随曲水而行。又间以妓航,与水饰相次,亦作十二航,航长一丈,阔六尺,木人奏音声,击磬撞钟,弹筝鼓瑟,皆得成曲。及为百戏,跳剑舞轮,昇竿掷绳,皆如生无异。其妓航水饰,亦雕装奇妙。周旋曲池,同以水机使之。”
(2).指装有这类游戏器具的彩船。南史·侯安都传:“﹝ 侯安都 ﹞又启便借供张水饰,将载妻妾於御堂欢会。”参见“ 水嬉 ”。
《漢語大詞典》:水嬉
水上游戏。其形式很多,如歌舞、竞渡、杂技等。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奄息 总极 氾滥水嬉兮,使 灵媧 鼓瑟而舞 冯夷 。”旧唐书·顺宗纪:“尝侍宴 鱼藻宫 ,张水嬉,綵舰雕靡,宫人引舟为櫂歌,丝竹间发。”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故都戏事》:“呈水嬉者,以髹漆大斛满贮水,以小铜锣为节,凡龟、鳖、鰍、鱼皆以名呼之,即浮水面,戴戏具而舞。舞罢即沉,别復呼其他,次第呈伎焉。” 清 吴伟业 《琵琶行》序:“先帝在 玉熙宫 中,梨园子弟奏水嬉、过锦诸戏。” 严荣 注引《刘氏芜史》:“水嬉之制,削木为傀儡,高二尺餘,肖蛮王、军士、男女之像,有臋无足,下安卯栒,用竹板承之,注水方木池,以锡为箱,支以木櫈,用纱围其下,取鱼虾苹藻跃浮水面。中官隐纱围中,将人物用竹片托浮水上,游移转动。一人鸣金宣白题目,代宣文句。”参见“ 水戏 ”、“ 水饰 ”。
《漢語大詞典》:蛇神牛鬼
比喻各色邪恶或各种歪人。 清 李必恒 《谒浮山禹庙次昌黎石鼓韵作歌》:“ 楚 俗纷纷竞淫祀,蛇神牛鬼争媕婀。”《花月痕》第一回:“读书人做秀才时,三分中却有一分真面目,自登科甲,入仕版,蛇神牛鬼,麇至沓来。”
分類:各色邪恶
《國語辭典》:三教九流  拼音:sān jiào jiǔ liú
三教指儒、佛、道三教。参见「三教」条。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参见「九流」条。三教九流指各种学术流派。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后亦用于指社会上各种行业或各色人物。《镜花缘》第九九回:「细细看去,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一不有。」也作「九流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