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台风(臺風)  拼音:tái fēng
泛指人在讲台或舞台上所表现的风度与气质。如:「他的台风稳健,颇有大将之风。」
《國語辭典》:台风(颱風)  拼音:tái fēng
发生在西太平洋上由强烈热带性低气压或热带气旋所引起的暴风,其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时即为台风。与西印度群岛和墨西哥湾的飓风,同属热带风暴。我国中央气象局将台风分为三级:每秒十七点二至三十二点六公尺者,称为「轻度台风」;每秒三十二点七至五十点九公尺者,称为「中度台风」;每秒五十一公尺以上者,称为「强烈台风」。
《国语辞典》:纳莉台风(纳莉台风)  拼音:nà lì tái fēng
台风名。英文NARI。民国九十年九月十七至十八日,侵袭台湾,中心由新北市三貂角至宜兰县头城一带登陆,由台南安平附近进入台湾海峡南部。侵袭时间长达四十九小时,所带来的豪大雨,造成全台数处重创,尤以北台湾最为严重。
《国语辞典》:台风警报(台风警报)  拼音:tái fēng jǐng bào
当台风达到七级风的暴风半径,可能侵袭陆地近海一百公里范围内的二十四小时前,由中央气象局发布海上台风警报。假如台风继续挺进,在可能侵袭陆地的十八小时以前,则应发布海上陆上台风警报,以提醒民众注意防范。
《国语辞典》:轻度台风(轻度台风)  拼音:qīng dù tái fēng
以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标准,风速每秒达十七点二到三十二点六公尺(每小时三十四至六十三浬)的台风。
《国语辞典》:海上台风警报(海上台风警报)  拼音:hǎi shàng tái fēng jǐng bào
当台风的暴风圈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将侵袭陆地四周,离海岸线一百公里范围内的近海时,中央气象局所发布的台风警报。
《国语辞典》:中度台风(中度台风)  拼音:zhōng dù tái fēng
中心附近最大风速每秒达到三十二点七至五十点九公尺的热带气旋。
《国语辞典》:超级台风(超级台风)  拼音:chāo jí tái fēng
国际间将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每秒六十七公尺以上,或每小时一百三十浬以上的台风分级为「超级台风」。
《国语辞典》:台风眼(台风眼)  拼音:tái fēng yǎn
台风的中心区域。风力微弱、天气良好,此区域近乎圆形,其直径自四哩至四十哩以上不等,普通大小约为十二至二十五哩。在台风进行过程中,台风眼的形式与大小常会改变。
《国语辞典》:台风尾(台风尾)  拼音:tái fēng wěi
暴风圈的边缘。比喻事情的震撼馀波。如:「他被同事的台风尾扫中,难免情绪低落,所幸很快就雨过天青了。」
分类:边缘震撼
《漢語大詞典》:十二级台风(十二級颱風)
强台风。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 艾青 《在浪尖上》诗:“ 韩志雄 经受了烈火的锻炼,经受了十二级台风的考验,是属于伟大时代的青年,是政治风暴浪尖上的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