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口敕  拼音:kǒu chì
天子口授诏令。《南齐书。卷二五。垣崇祖传》:「上复遣荀伯玉口敕,以边事受旨夜发,不得辞东宫。」唐。白居易〈新乐府。缭绫〉:「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國語辭典》:哭穷(哭窮)  拼音:kū qióng
故意在言辞上表现自己毫无钱财,装做贫穷的样子。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我与你觅下的金、寻下的银、买下的锦、趱下的罗,珠和翠整箱儿盛垛。娘呵!你那哭穷,恰似翻河。」
分類:口头
《漢語大詞典》:口奏
口头陈奏。宋史·罗点传:“前后与侍从列奏諫请帝过宫者凡三十五疏,自上奏者又十六章,而奏疏 重华 、上书 嘉王 及面对口奏不预焉。”
分類:口头陈奏
《國語辭典》:口齿(口齒)  拼音:kǒu chǐ
1.口和齿。《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臣谨依仪氏羁,中帛氏口齿,谢氏唇鬐,丁氏身中,备此数家骨相以为法。」
2.歌唱、说话、读书时的咬字发音。如:「口齿不清」。《红楼梦》第五四回:「不过听我们一个发脱口齿,再听一个喉咙罢了。」
3.言语、谈吐。指说话的本领。如:「口齿伶俐」。《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图贤良的名儿。」
4.牲口的年龄。
《國語辭典》:御人  拼音:yù rén
1.女官、女侍。掌理侍御之事。《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御人以告子元。」《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御人八十一,视元士。」
2.驾驭车马的人。《南史。卷三六。江夷传》:「无兼衣馀食,尝为上所召,过浣衣,称疾经日,衣成然后起。牛饿,御人求草,湛良久曰:『可与饮。』」
3.制御他人。《汉书。卷五九。张汤传》:「禹志在奉公孤立,而汤舞知以御人。」
《國語辭典》:口义(口義)  拼音:kǒu yì
1.口述经义,为唐代科举取士的一种方法。《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明经停口义,复试墨义十条。」
2.讲义。如宋代胡瑗著有《周易口义》及《洪范口义》。
《國語辭典》:立约(立約)  拼音:lì yuē
订立盟约、条约、契约,或成立口头约定。《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我先同你立约:第一件到老姑子庙后,天天学走山道,能把这崎岖山道走得如平地一般,你的道就根基立定了。将来我再教你念经说法。」
《漢語大詞典》:口论(口論)
口头论说。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夫口论以分明为公,笔辩以荴露为通。”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
分類:口头论说
《漢語大詞典》:占奏
口头奏对。新唐书·王播传:“﹝ 王播 ﹞雅善占奏,虽数十事,未尝书于笏。”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辽主 ﹞闻 俭 ( 张俭 )名,始悟。召见,容止朴野,访及世务,占奏三十餘事。”
分類:口头奏对
《國語辭典》:口述  拼音:kǒu shù
口头叙述。如:「请口述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
《國語辭典》:报告(報告)  拼音:bào gào
1.陈述,一般多为下对上。如:「这事我须回营报告。」
2.宣告。《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虽文王却虞芮何以加,宜报告天下。」
3.报告的言语内容或文书。如:「口头报告」、「读书报告」、「调查报告」。
4.应用文的一种。用于下级属员向上级陈述意见时用之。
《漢語大詞典》:上方剑(上方劍)
(1).即尚方剑。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剑,表示授予全权,可以先斩后奏。 宋 陆游 《书志》诗:“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公馆言情》:“新授上方剑,么魔谁敢纵!”明史·蒋钦传:“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灕,仗枕狱中,终难自默,愿借上方剑斩之。”
(2).现多称“上方宝剑”。用以比喻来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 达理 《路障》六:“ 秦越 终于拿到一把上方宝剑了。他指示市委印刷厂印了几千份,分发给各有关单位。”
《國語辭典》:口信  拼音:kǒu xìn
1.以口头传达的消息。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怕你写不及书信呵,你则道个口信来。」《冷眼观》第一五回:「忽又想起柔斋,他虽是营业不正,然而待我尚有故人念念之情,此番回去,竟忘却托老二带个口信与他,殊非交友之道。」
2.口头上的诺言。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那厮无行止,失口信。」
《國語辭典》:口惠  拼音:kǒu huì
在口头上答应给人好处。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五十一》:「其于它人词,凡所盛称,率非其至者,直是口惠,不甚爱惜云尔。」
《国语辞典》:叙说(叙说)  拼音:xù shuō
口头叙述。如:「他噙著泪水,叙说这一年来辛酸的遭遇。」《水浒传》第三二回:「当晚,宋江邀武松同榻,叙说一年有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