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口授  拼音:kǒu shòu
以口传授。《汉书。卷三○。艺文志》:「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也称为「口传」。
《國語辭典》:默契  拼音:mò qì
1.秘密的协定或条约。如:「他们私下又另立了一份默契。」
2.双方不用语言而彼此情意暗合。如:「默契良好。」「这支篮球队锋卫的默契是一流的。」
《國語辭典》:口号(口號)  拼音:kǒu háo
1.不起草稿,随口吟成的诗文。宋。王辟之《渑小燕谈录。卷四。高逸》:「文忠公亲作口号,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閒人』之句,天下传之。」也称为「口占」。
2.含有赞颂性质的赞美诗。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卷一四二。乐志十七》:「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旦朝会》:「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打油诗或顺口溜。《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枣阳县中,人人称羡,造出四句口号,道是:『天下妇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胜似为驸马。』」
《國語辭典》:口号(口號)  拼音:kǒu hào
1.供口头呼喊,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如:「抗议的群众,一面走一面呼口号,场面极为壮观。」
2.口头暗号。《老残游记》第七回:「这口号喊出,那大盗就觌面碰著,彼此打个招呼,也决不动手的。」
《國語辭典》:语意(語意)  拼音:yǔ yì
话中所包含的意思。宋。朱熹 跋欧阳文忠公帖:「前辈交情笃厚,语意真实,于此可见。」
《國語辭典》:口碑  拼音:kǒu bēi
众人的口头传颂,有如文字镌刻于碑石。语本《五灯会元。卷一七。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后比喻众人的口头称扬。《老残游记》第一八回:「那知道未及一个时辰,已经结案,沿路口碑啧啧称赞。」
《國語辭典》:口宣  拼音:kǒu xuān
古代天子临时使近臣代己口传意旨。《晋书。卷四○。杨骏传》:「便召中书监华廙、令何劭,口宣帝旨使作遗诏。」
《國語辭典》:口诀(口訣)  拼音:kǒu jué
1.容易背诵上口的要诀。如:「珠算口诀」。《老残游记》第一回:「所以这老残就拜他为师,学了几个口诀,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去了。」
2.佛、道二家传授道法或秘术的要语。《抱朴子。内篇。明本》:「岂况金简玉札、神仙之经、至要之言,又多不书,登坛歃血,乃传口诀。」
《國語辭典》:遗嘱(遺囑)  拼音:yí zhǔ
1.遗言。人在生前或临终嘱咐处理后事的言辞。如:「国父遗嘱」。也称为「遗言」。
2.预先处置身后事务或财产的文书,单独表示意思的行为,至死后方发生效力者,称为「遗嘱」。
《漢語大詞典》:口陈(口陳)
口头陈说。汉书·张延寿传:“ 延寿 自以身无功德,何以能久堪先人大国,数上书让减户邑,又因弟 阳都侯 彭祖 口陈至诚。”后汉书·窦融传:“书不足以深逹至诚,故遣 刘钧 口陈肝胆。”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六年:“﹝ 陆逊 ﹞书三四上,辞情危切,又欲诣都,口陈嫡庶之义。”
分類:口头陈说
《國語辭典》:吩咐  拼音:fēn fù
叮嘱,多指长辈嘱告晚辈,含有命令、派遣的语气。《老残游记》第一九回:「有甚么事,他人头儿也很熟,吩咐了,就好办的了。」《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门上听了这般吩咐,那敢怠慢?」
《國語辭典》:口称(口稱)  拼音:kǒu chēng
1.口头称赞。《金史。卷一二六。文艺列传下。周昂》:「文章工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惊四筵而不可以适独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以得首肯。」《三国演义》第八回:「允慇勤敬酒,口称董太师并布之德不绝。」
2.口头上说。《喻世明言。卷二五。晏平仲二桃杀三士》:「少刻,金瓜簇拥一人至筵前,其人口称冤屈。」《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外面来了一个人,口称前来送礼贺喜。」
3.开口称呼。《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他两个果然就照著邓九公的话,立刻跪倒请安,口称『大人』。」
《國語辭典》:发问(發問)  拼音:fā wèn
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不懂的请举手发问。」
《漢語大詞典》:口谈(口談)
亦作“ 口谭 ”。
(1).口头谈论;口头谈说。庄子·天下:“然 惠施 之口谈,自以为最贤。”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夫人不谓之满,世则不得见口谈之实语。” 何其芳 《画梦录·梦后》:“从前有人隔壁听姑妇二人围棋,精绝,次晨叩之,乃口谭而已。”
(2).口气,语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李氏 与 大郊 面质,句句是 杨化 口谈,咬定 大郊 谋死真情。”
(3).方言。口头禅。引申为骗人的话。《海上花列传》第十四回:“‘倌人开宝’是俚哚堂子里口谈啘,陆里有真个嗄!”
《漢語大詞典》:言约(言約)
言语之约,口头的约定。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二人遇於 乌伤 溪水之上,遂结言约,共以其术疗病。”
分類:口头约定
《漢語大詞典》:道说(道説)
称说;口头表达。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非 为人口吃,不能道説,而善著书。”《敦煌曲子词·倾杯乐》:“每道説水济(际)鸯鸞,惟指樑间双鷰。” 明 李梦阳 《玄明宫行》:“今冬有人自京至,向我道説 玄明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