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华阳太后 朝代:战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秦人。庄襄王母,始皇祖母。初为夫人,无子,以子楚为嗣。孝文王立为后,子楚为太子。子楚即位为庄襄王,尊为华阳太后。
芈戎 朝代:战国秦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秦国人。宣太后弟。号华阳君,又号新城君。秦昭襄王时为将。昭襄王八年,攻楚,取新市。后范雎为相,昭襄王用范雎谋,集权中央,戎与魏冉等被逐出关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59 【介绍】: 战国时韩国人。为上党守。秦兵攻上党,韩不能守,亭乃入上党于赵,意欲韩、赵共同拒秦。赵封亭为华阳君。后亭与赵将赵括率师抗秦时,战死长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或456—536 【介绍】: 南朝梁丹阳秣陵人,字通明。读书万卷,善琴棋,工草隶,博通历算、地理、医药等。萧道成(齐高帝)为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齐武帝永明十年,隐居句容句曲山。梁武帝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每以咨询,时称“山中宰相”。晚号华阳真逸。主张儒、佛、道合流。有《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谥贞白先生。
全梁文·卷四十六
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宋末为诸王侍读,入齐除奉朝请,永明十年解职,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赠中散大夫,谥曰贞白先生,有《三礼目录注》一卷,《论语》集注十卷,《真诰》十卷,《本草》十卷,《本草经集注》七卷,《太清草木集要》二卷,《补阙肘后百一方》九卷,《练化杂术》一卷,《太清诸丹集要》四卷,《合丹节度》四卷,《服饵方》三卷,《集》三十卷,《内集》十五卷。
崔昂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5 【介绍】: 北齐博陵安平人,字怀远。初为高澄记室参军,澄委以腹心之任。东魏末,高澄入朝辅政,召为开府长史。时勋将亲族宾客,多行不轨,澄命昂以法绳之,内外齐肃。迁尚书左丞,兼度支尚书。民间煮盐,主张薄为灶税。曾上书劝田事七条。齐代东魏,迁散骑常侍,兼大司农卿。校理有术,下无奸伪。寻与邢邵定国初礼,并删定律令。文宣帝天保十年,策拜仪同兼右仆射。后坐事除名,不久,复为五兵尚书,迁祠部,卒。
全北齐文·卷六
昂字怀远,博陵安平人,魏光州刺史挺孙,天平末,文襄引为记室参军,随府迁长史,历司徒右长史、尚书左丞兼度支尚书,摄都官尚书兼太府卿;齐受禅,迁散骑常侍兼大司农卿,封华阳县男,转廷尉、右仆射;文宣崩后除仪同三司、光禄勋,皇建初转太常,河清初兼御史中丞;坐事除名,复为五兵尚书,迁祠部;天统元年卒,赠赵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安定乌氏人,字修芝。西魏末入太学习经史,以秘书郎起家。北周时以平北齐功累封华阳郡公,拜柱国。入隋为岐州刺史,有惠政,奏课为天下第一。转相州刺史,发奸隐,治豪猾,立乡学教育民人,风俗大改。卒于官。谥襄。
厍狄盛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怀朔人。少有武力。初为高欢亲信都督,从征讨,以功封行唐县伯,历幽州刺史、豫州镇城都督、朔州刺史。北齐建,改封华阳县令,除北朔州刺史。拜特进,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人,字逋翁。肃宗至德二载进士。善为歌诗,工画山水。初为韩混江南判官。德宗时,柳浑辅政,荐为秘书郎。素善于李泌,师事之,得其服气之法。及泌相,自谓当得达官,久之,迁著作郎,心不乐,求归于吴。及泌卒,作《海鸥咏》嘲诮权贵,大为所嫉。德宗贞元五年被宪司劾贬饶州司户,遂全家去,隐茅山,自称华阳山人。有《华阳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816? 字逋翁,号华阳山人,又号悲翁,排行十二,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人。曾求知新亭监,监在盐官(即海盐)海滨,见《尚书故实》。肃宗至德二载(757)进士及第。代宗大历八、九年(773、774)于永嘉一带任度支盐铁转运使府下属官;十年,曾至江西,与李泌、柳浑交往,吟咏自适。德宗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二年(786),在镇海军节度使韩滉幕下任判官。后随韩滉入朝,为大理寺司直。贞元三年,柳浑辅政,顾为校书郎;李泌继入,迁为著作郎(一说著作佐郎)。贞元五年(789),柳、李相继去世,顾乃为众所排,贬为饶州司户参军。途经苏州、杭州、睦州、信州,与当地刺史韦应物、房孺复、韦攒、刘太真相唱和。贞元十年返苏州,定居茅山。曾来往湖州、扬州、宣州、嘉兴、常熟等地,约卒于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生平事迹见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旧唐书·李泌传》附《顾况传》。顾况视诗歌为“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反对徒求文采之丽。所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开白居易新乐府先声。张为《诗人主客图》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列顾况为升堂。其诗颇有纵横奇诡之作,皇甫湜言其“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顾况集序》)。有明刻本《华阳集》,内诗赋2卷、文1卷。又《唐诗百名家全集》有《顾逋翁诗集》4卷。今人王启兴、张虹有《顾况诗注》。《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顾况(约727-820),字逋翁,自号华阳山人。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亦称苏州(今属江苏)人,或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二载,登进士第。尝求知新亭监,又为盐铁从事,大历中粜盐温州。建中中,以大理司直为润州节度使韩滉判官。与李泌、柳浑善,贞元三年,柳浑为相,荐为秘书郎。李泌为相,转著作佐郎。五年,泌卒,况作《海鸥咏》嘲诮权贵,贬饶州司户。后归吴,隐于茅山,卒年九十馀。有《顾况集》二十卷,己佚。后人辑有《顾华阳集》三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词学图录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与元结同时而略晚,亦新乐府作者。有《竹枝》等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顾况(约727—约820) 唐代诗人。字逋翁,号华阳山人,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二年(757)进士,历官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幕府判官、著作佐郎,贬饶州司户参军。善画,著《画评》一卷,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卷,《全唐文》存其文三卷。有《华阳集》。曾在黄鹤楼游赏,作诗《黄鹄楼歌送独孤助》送别故人,“鄂州杂诗碑”录存该诗。
全唐诗补逸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况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年进士。以校书郎徵。迁著作郎。贬饶州司户参军。

作品评论

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
吴中山泉,气状英淑怪丽……君出其中间,翕轻清以为性,结冷汰以为质,煦鲜荣以为词。偏于逸歌氏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将谁与欤?
唐国史补
吴人顾况:词句清绝,杂之以诙谐,尤多轻薄。为著作郎,傲毁朝列,贬死江南。
南部新书
顾况志尚疏逸,近于方外。时辈招以好官,况以诗答之曰:“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用唤狂生?此身还侣笼中鹤,东望瀛洲叫一声。”
沧浪诗话
顾况诗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风骨处。
《唐诗品》
况诗天才不足,而问辩有馀,虽有骨气,殊乏风采。其《补亡》诸诗,颇有流调可讽,然词旨不圆,终违机悟。晚居华山,自号华阳真逸。今观其诗,类非裁谢风尘,超脱凡径,此岂感贶于山灵者耶!
诗薮
唐人诸古体,四言无论,为骚者太白外,王维、顾况二家,皆意浅格卑,相去千里。
《大历诗略》
逋翁乐府歌行多奇趣,拟之青莲近似,但无逸气耳……其稍平正可法者却高。
石洲诗话
顾逋翁歌行,邪门外道,直不入格。
查世沣《重刻顾华阳集序》
观其气度之磊落,诗笔之骏发踔厉,语必惊人,正孔门中狂者,故自称狂生。翁尝称皇甫堤为扬雄、孟某,翁即杨雄、孟某矣。其祭陆端公文曰:“有书满屋,与人共分,破富为贫,好事日闻。”何胸次之豁达开朗如是也!翁盖自写其郁抑不平之气,借友人为杯酒耳,非狂者而能作如是语乎?
贺桂龄《重订顾华阳集序》
其文体与顾亭林先生有间,而骨力之苍雄、志气之豪迈,踔厉峻发,不可一世。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汤惠休,幽永善怀,如层波叠藻,虽渊澜未阔,而芳润相因。行路悲歌,扣乐府之噤喉,傅齐梁之粉泽,六朝香草,犹胜晚季风华。
《诗学渊源》
况乐府歌行颇著于时。其杂曲长短句以体质自高,微伤于直率。《补亡》、《拟古》诸作,犹落言诠。间作绝句宫词,则殊不减王建,然已逗晚唐之先。其乐府则齐梁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邓州南阳人,字润卿。宣宗大中进士。唐末为广文博士。曾隐居茅山,后寓吴中。与皮日休、陆龟蒙多有交游。工诗,多抒旅思羁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润卿,南阳(今属河南)人。武宗会昌五年(845),尝以状元及第,旋复考驳落。宣宗大中间始登进士第,后为广文博士。懿宗咸通前后,隐居茅山学道,世称华阳山人、华阳道士。又寓吴中,与皮日休、陆龟蒙等人交游颇密,多有唱和。计有功称“其诗多羁旅感激”,并赞誉其《旅泊吴门》一诗(《唐诗纪事》卷六四)。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一、《唐诗纪事》卷六四。《全唐诗》存诗16首。《全唐诗续拾》补2首。
唐诗汇评
张贲,生卒年不详,字润卿,南阳(今河南邓州)人。大中中,登进士第,官广文博士。后归隐茅山。成通末,旅居苏州,与皮日休、陆龟蒙交游唱和。《全唐诗》存诗十六首。

作品评论

唐摭言
张濆,会昌五年陈商下状元及第,翰林覆落溃等八人,赵渭南贻濆诗曰:“莫向春风诉酒杯,谪仙真个是仙才。犹堪与世为祥瑞,曾到蓬山顶上来。”
唐诗纪事
(贲)唐末为广文博士,寓吴中,与皮、陆二生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褒世,号华阳处士。以医为业,所活甚众。祖母杨氏患背疡,溃烂径寸,颐寿俟其寐舔之,敷药而愈。平生博览经史,尤工大字。年六十八,谈笑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1 【介绍】: 宋哲宗后。洺州人。孟元孙女。元祐七年册为皇后,后废,出居瑶华宫。靖康之变,以废得免北迁。张邦昌僭位,尊为元祐皇后。高宗建炎元年尊为隆祐太后。苗、刘之变时,垂帘听政,事平,正皇太后尊号。卒谥昭慈献烈,改谥昭慈圣献。
全宋文·卷三一二○
孟皇后(一○七三——一一三一),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人。哲宗后。元祐七年册为皇后。绍圣三年因道家事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元符末,向皇后主政,诏还内,号元祐皇后。崇宁元年再废。靖康之变,后以废得免北迁。二年,张邦昌复尊为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寻降告天下书,奉迎康王。建炎元年尊称隆祐太后。三年,因苗、刘之变,再垂帘。事平撤帘。绍兴元年四月卒,年五十九。谥昭慈献烈,三年,改谥昭慈圣献。见《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66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字彦正,一作彦政,晚号华阳老人。入太学,三中首选,徽宗政和四年以上舍及第,特授太学官。除校书郎,论事与蔡京不合,被挤罢职。久之还故官,兼修《国朝会要》、校定御前文字。后累官中书舍人。高宗建炎初为给事中,以秦桧用事致仕。桧卒,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在朝屡有论列,迁参知政事。告老,以资政殿学士知婺州,寻致仕。有《华阳集》等。
全宋诗
张纲(一○八三~一一六六),字彦正,晚号华阳老人,金坛(今属江苏)人(元《至顺镇江志》卷一八)。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试上舍及第,释褐授承事郎。五年,为国子正。六年,除太学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八年因忤蔡京出主管成都玉局观。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再除秘书省校书郎,兼修国朝会要。四年,除著作佐郎。五年,为屯田员外郎。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两浙提点刑狱。绍兴二年(一一三二),改江东提点刑狱。三年,召为中书舍人。四年,迁给事中,以言事罢,提举江州太平观。二十三年,以左中奉大夫致仕。二十五年,秦桧死,起为给事中。二十六年,除吏部侍郎,兼侍讲。二十七年五月为参知政事,九月,以年老辞机务,除资政殿学士,出知婺州。二十八年,转左大中大夫,依前充资政殿学士致仕。孝宗乾道二年卒,年八十四,谥章简。有《华阳集》四十卷,其中诗五卷。又有《瀛洲唱和集》八卷等,已佚。事见本集卷四○附洪箴《张公行状》,《宋史》卷三九○有传。 张纲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金坛于文熙刻《华阳集》(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三编亦据此本影印)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小集)、《曲阿诗综》。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六一
张纲(一○八三——一一六六),字彦正,晚号华阳老人,镇江府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政和五年举进士,徽宗以其三中首选,特除太学正,迁博士。宣和三年除校书郎。论事与蔡京不合,出管玉局观。久之还故官,兼修《国朝会要》,校正御前文字。迁著作佐郎,为屯田、司勋郎。靖康元年,出为两浙提刑。绍兴二年,改江东提刑,次年擢中书舍人。四年,除给事中,以劾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二十三年引年致仕。二十五年召为吏部侍郎,次年兼侍讲,权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期年告老,以资政殿学士知婺州,寻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四,赐谥章简。著有《尚书解》三十卷、《六经辨疑》五卷、《确论》十卷、《闻见录》五卷、《华阳集》四十卷。见所撰《乞宫观第四状》(《华阳集》卷一六)、洪箴《张公行状》(《华阳集》卷四○)、《宋史》卷三九○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1217 【介绍】: 金宁海东牟(今山东乳山)人,道士,字玉阳,号全阳子,一说号华阳子。从王重阳学道,修真于昆崳山烟霞洞。人称“跌脚仙人”。章宗承安中,曾被召见。元世祖时赠玉阳体元广度真人。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致中字鹤龄,号华阳山人,宛陵人。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鹤龄,号华阳山人。宛陵人。

人物简介

维基
徐元太(1536年—1617年),又作徐元泰,字汝贤,号华阳,直隶宁国府宣城县人,儒籍,嘉靖乙丑科进士,万历年间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二名(亚元),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会试二十七名,三甲七十一名进士。户部观政,同年六月授江山县知县,丁忧服阙,隆庆二年(1568年)六月复除魏县知县,四年十月以卓异擢吏部主事。万历二年(1574年)二月复除本部,四年正月升员外郎,七年三月升郎中,八年二月升山东参政,十年五月升陕西按察使,七月调浙江,十一年闰二月升浙江右布政使,九月升左布政使,十二年七月累迁顺天府尹。蜀酋拥众杀掠,其事上闻,十三年七月以徐元太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平变乱。十四年十月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照旧巡抚,十七年二月养病。十九年十二月起补南京刑部右侍郎,二十年正月改户部左侍郎,六月总督仓场,九月以正二品服俸管兵部左侍郎事,十一月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协理京营戎政、兼兵部左侍郎,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累官南京刑部尚书。二十二年六月以病乞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