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十二时(十二時)  拼音:shí èr shí
1.古人分一天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十二个时辰。
2.全天。唐。王维 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宋史。卷三八五。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
3.词牌名。宋鼓吹四曲之一。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
《漢語大詞典》:十二时神(十二時神)
亦称“ 十二辰神 ”。 古代相传为掌管时辰的神。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 山上 无外之山 ,在 崑崙 东南万二千里,五龙天皇皆出此中,为十二时神也。”宋史·舆服志一:“十二神舆,赤质,四门旁刻十二辰神,緋绣轮衣,络带。”
分類:掌管时辰
《漢語大詞典》:十二时盘(十二時盤)
古代盘子名。相传盘子四周的物象随十二时辰而变易,故名。 宋 陶谷 清异录·器具:“ 唐 内库有一盘,色正黄,圜三尺,四周有物象。 元和 中,偶用之,觉逐时物象变更,且如辰时,花草间皆戏龙,转巳则为蛇,转午则成马矣,因号十二时盘。流传及 朱 梁 犹在。”
《漢語大詞典》:十二时虫(十二時蟲)
爬行类动物名。一名避役。蜥蜴的一种。相传能随十二时而变易其体色,故称。太平广记卷四七八引 唐 房千里 《投荒杂录》:“南海有毒虫者,若大蜥蜴,眸子尤精朗,土人呼为十二时虫。一日一夜,随十二时变其色。乍赤乍黄,亦呼为篱头虫。传云:伤人立死。既潜噬人,急走於藩篱之上,望其死者亲族之哭。”
《韵府拾遗 麌韵》:十二时蛊(十二时蛊)
事物绀珠十二时蛊出南海若大蜥蜴一日一夜随十二时变其色伤人立死又名篱虫
《漢語大詞典》:十二时慢(十二時慢)
见“ 十二时 ”。
《國語辭典》:十二时(十二時)  拼音:shí èr shí
1.古人分一天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十二个时辰。
2.全天。唐。王维 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宋史。卷三八五。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
3.词牌名。宋鼓吹四曲之一。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