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勾通  拼音:gōu tōng
暗中串通。如:「他们暗中勾通,打算陷害你。」也作「勾串」。
《漢語大詞典》:槃结(槃結)
相互勾结。后汉书·南蛮传:“今二州盗贼槃结不散, 武陵 、 南郡 蛮夷未辑……如復扰动,必更生患。”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如使 西陵 槃结,则南山羣夷皆当扰动。”新唐书·李芃传:“ 永泰 初, 宣 饶 剧贼 方清 、 陈庄 西絶 江 ,劫商旅为乱,支党槃结。”
《漢語大詞典》:构妖(構妖)
勾结妖孽。《梁书·萧介传》:“昔 吕布 杀 丁原 以事 董卓 ,终诛 董 而为贼; 刘牢 反 王恭 以归 晋 ,还背 晋 以构妖。”
分類:勾结妖孽
《漢語大詞典》:构合(構合,搆合)
谓从中挑拨,使彼此结成嫌隙。诗·小雅·青蝇“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唐 孔颖达 疏:“构者,构合两端,令二人彼此相嫌,交更惑乱也。”
搆合:交结;勾结。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勤苦积久,犹见嫌拒,乃行因託长者以搆合之。”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乃共搆合虚诬,中伤清德,瑕累横生,莫敢救拔。” 宋 苏轼 《乞禁商旅过外国状》:“ 徐戩 不合专擅为 高丽国 雕造经板二千九百餘片,公然载往彼国,却受酬答银三千两,公私并不知觉,因此搆合密熟,遂专擅受载彼国僧 寿介 前来。”
《國語辭典》:白脸(白臉)  拼音:bái liǎn
1.国剧角色中,白面人物多扮演奸臣,后遂以此泛指一般奸诈的小人。如:「这傢伙是位大白脸,要小心!」
2.对立两者中和善的一方。如:「为人父母教导小孩,要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白脸。」
《漢語大詞典》:通匪
勾结盗匪。 巴金 《雨》四:“青年学生只要看了两三本社会科学的书,或者说几句对时局不满的愤激话,就会被校长检举,有时候甚至于拉出去杀头,罪名是通匪。”
分類:勾结盗匪
《漢語大詞典》:槃互
1.相互勾结。三国志·魏志·曹爽传:“今大将军 爽 背弃顾命……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槃互,纵恣日甚。”
2.各自盘踞,相互为敌。《三国志·吴志·陆瑁传》:“至于中夏鼎沸,九域槃互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务自休养,以待邻敌之闕。” 卢弼 集解:“《通鑑》作‘盘互’, 胡三省 曰:‘盘互,谓各盘据而互为敌也。’”
《漢語大詞典》:引结(引結)
引诱勾结。 明 李贽 《答陆思山》:“特中原有奸者,多引结之以肆其狼贪之欲,实非真奸雄也。”
分類:引诱勾结
《漢語大詞典》:倚迭
1.紧靠堆叠。
2.互相依靠勾结。
《國語辭典》:撞太岁(撞太歲)  拼音:zhuàng tài suì
传说中太岁有吉有凶,撞上太岁是吉是凶无法预料,故以撞太岁比喻碰运气。《醒世姻缘传》第四回:「这个小产的生死是间不容发的,岂是你撞太岁的时候?」
《漢語大詞典》:通赃过付(通贓過付)
互相勾结,传递赃物与贿赂。《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令史姓 谭 名 遵 ,颇有才干,惯与知县通赃过付,是一个积年滑吏。”
《國語辭典》:通同一气(通同一氣)  拼音:tōng tóng yī qì
互相串通勾结。《红楼梦》第一一一回:「箱匮东西不少,如今一空,偷的时候不小,那些上夜的人管什么的!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乾儿子,必是他们通同一气的。」《中国现在记》第五回:「这样说起,那报丁忧的文书,马友德也是通同一气的了。」
分類:串通勾结
《漢語大詞典》:通同作弊
勾结起来,合伙共同舞弊。例如:钦派大臣查办,查了出来是他画的稿,此时有口难分,不能说他不是通同作弊。——·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
《漢語大詞典》:洋枪队(洋槍隊)
清 政府勾结 美 、 英 、 法 侵略者为镇压 太平天囯 而组建的武装部队,使用洋枪洋炮。 清 王韬 《弢园老民自传》:“其最要者以西人为领队官教授火器,名曰洋枪队。”
《国语辞典》:朋比作仇  拼音:péng bì zuò chóu
彼此勾结做坏事。《封神演义》第二回:「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仇,天下事尚忍言哉?」也作「朋比作奸」、「朋比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