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月杖
亦作“ 月仗 ”。 中国 古代马球运动中的击球用具。球棍长数尺,头端形如偃月,故名。也称球杖、鞠杖。 唐 鱼玄机 《打毬作》诗:“坚圆浄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 明 杨慎 《咏史》:“月仗云门五彩毬,御前争睹最先筹。”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二年:“ 辽 主好击毬,尝与大臣分朋击鞠,諫议大夫 马得臣 上疏諫曰:‘……若贪月杖,误拂天衣,臣实失仪,君又难责。’”参阅金史·礼志八
《漢語大詞典》:总温
可压缩流体在等熵流动中其驻点所能达到的温度
假想气流在绝热滞止过程中所应达到的温度
《漢語大詞典》:浸沉
沉浸。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萧红 《看风筝》二:“马在马棚里吃草的声音,夹杂着鼻子声在响,其余都在安静里浸沉着。”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她被信中洋溢着的温柔情意和热烈而又含蓄的告白深深感动了,年轻的心浸沉在爱情的喜悦中。” 曹靖华 《往事漫忆·怀周恩来同志》:“整个广场,浸沉在呜咽中,天地似乎也在同八亿人民一道,同声哭泣。”
《國語辭典》:投手  拼音:tóu shǒu
棒球或垒球比赛中,投球给击球员的防守者。
《国语辞典》:波峰  拼音:bō fēng
在上下起伏的波动中,波上的最高点,或介质向上运动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处,称为「波峰」。
《國語辭典》:闹场(鬧場)  拼音:nào cháng
1.戏曲开演前演奏的锣鼓段。
2.破坏正常演出的戏剧。如:「由于观众闹场连连,使这出戏一直无法继续演下去。」
《國語辭典》:闹台(鬧臺)  拼音:nào tái
1.捣乱戏剧的演出。如:「他这个人看戏很入迷,每看到忠良为奸臣所害的情节,就起来闹台。」
2.戏曲开演前演奏的锣鼓段。
《國語辭典》:比赛(比賽)  拼音:bǐ sài
1.比较本领、技能的高低或优劣。如:「我们来比赛,看谁跑得快!」
2.指竞技、较量的活动。如:「篮球比赛」、「合唱比赛」。
《漢語大詞典》:静点(静點)
物体转动中心的相对稳定的一点。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虽少逸豫者一时,而其静亦非真静,殆犹大海漩洑中心之静点而已。”
《漢語大詞典》:歇间(歇間)
方言。劳动中的短时休息。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三章:“做活歇间的时候, 萧老大 才想起自己的孙子。”
《國語辭典》:位移  拼音:wèi yí
用来描述物体运动时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如物体运动后又回到原点,则其位移为零。
《國語辭典》:遭遇战(遭遇戰)  拼音:zāo yù zhàn
敌我双方在行动中相遇时所发生的战斗。
《漢語大詞典》:反霸
(1).指反对霸权主义。《世界知识》1982年第1期:“从世界全局来看,联合反霸是大势所趋。”
(2).指土改运动中清算恶霸地主的罪行。
《國語辭典》:打尖  拼音:dǎ jiān
行旅途中休息或进食。清。福格《听雨丛谈。卷一一。打尖》:「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红楼梦》第一五回:「那时秦钟正骑马随著他父亲的轿,忽见宝玉的小厮跑来,请他去打尖。」《老残游记》第七回:「你应该打尖了。就到我住的店里去坐坐谈谈罢。」
《國語辭典》:青年节(青年節)  拼音:qīng nián jié
民国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九日,三民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正值对日抗战,为号召全国青年效法黄花岗烈士牺牲奋斗、不畏危难的精神,决议以三月二十九日为「青年节」。
《國語辭典》:歇工  拼音:xiē gōng
1.休业。如:「这家工厂因为排放污水,已被勒令歇工。」
2.停止工作。如:「吃饭时间到了,大夥儿歇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