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楚牧
楚 地的地方长官。 南朝 宋 鲍照 《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 梁 珪分 楚 牧,羽鷁指全 荆 。”此指 荆州 刺史。
《漢語大詞典》:州宰
指州刺史。后汉书·韦彪传:“尚书之选,岂可不重……宜简尝歷州宰素有名者,虽进退舒迟,时有不逮,然端心向公,奉职周密。”
分類:刺史
《漢語大詞典》:逍遥台(逍遥臺)
(1).在 山东省 滕州市 。故 薛城 之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三·兖州府》:“ 临城驛 逍遥臺 ,在故 薛城 南十里。左传·庄三十一年‘筑臺于 薛 ’,即此臺也。 齐宣王 时, 孟尝君 归 薛 ,乃更筑之,名曰 逍遥 。”
(2).在 广东省 曲江县 南, 隋 刺史 薛道衡 所建。 唐 张九龄 《岁除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序》:“故郡城有荒臺焉,虽层宇落搆,而遗制岿然,邑老相传,斯则 薛公 道衡 之所憩也。”
《漢語大詞典》:饮泉诗(飲泉詩)
相传 广州 附近的 石门 ,“有水曰 贪泉 ,饮者怀无厌之欲”。 晋 广州 刺史 吴隐之 至,为树清廉之风,故意饮之,并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 齐 饮,终当不易心。”日后为政仍保持清廉。事见晋书·良吏传·吴隐之。后遂以“饮泉诗”作为称颂廉吏的典故。 唐 刘长卿 《送韦赞善使岭南》诗:“ 番禺 静无事,空咏饮泉诗。”
《漢語大詞典》:刺临(刺臨)
谓出任刺史,治理百姓。 宋 曾巩 《皇太后亲侄高公绘通州刺史高公纪达州刺史制》:“刺临州郡,典视祠宫,秩宠地优,并膺拔用。”
《漢語大詞典》:三癸亭
亭名。 唐 大历 八年, 湖州 刺史 颜真卿 于 浙江 乌程 杼山 为处士 陆羽 所建。成于癸丑年、癸卯月、癸亥日,故名。 唐 颜真卿 《题杼山癸亭得暮字》诗:“歘搆 三癸亭 ,实为 陆生 故。”
《漢語大詞典》:防刺
金 代对防御、刺史的并称。金史·宣宗纪中:“防刺长官侍郎,次郎中、员外郎、主事;勾当官听所属任使。州府官并充劝农事,防刺长官及京府节镇同知以下充副使。”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 金 人称防御、刺史为防刺。”
分類:防御刺史
《漢語大詞典》:罗刹政(羅刹政)
谓 隋 贝州 刺史 厍狄士文 之苛政。 厍狄士文 为 贝州 刺史,人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又有京兆 韦焜 为 贝州 司马, 河乐 赵达 为 清河 令,并为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史含笑判, 清河 生喫人。”见隋书·酷吏传·厍狄士文
分類:刺史苛政
《漢語大詞典》:捧靴
唐 华州 刺史 崔戎 离任时,州人恋惜他,有脱去他的靴子,不让走的。见《旧唐书·崔戎传》。后用为挽留清廉地方官的典故。 清 袁枚 《送中丞至惠山蒙赐人参留别》诗:“一路官民尽捧靴,中丞病起奈劳何。”
《漢語大詞典》:饮泉清节(飲泉清節)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 隆安 中,吴为 广州 刺史,经 石门 ,“有水名 贪泉 ,饮者怀无厌之欲”, 吴 “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 齐 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 吴 “清操踰厉”。后遂以“饮泉清节”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明 刘基 《分赃台》诗:“突兀高臺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赢。饮泉清节今寥落,可但 梁山 独擅名!”
《国语辞典》:死不闭目(死不闭目)  拼音:sǐ bù bì mù
人抱恨而亡,心有未甘。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怀痛穷天,死不闭目。」也作「死不瞑目」。
《国语辞典》:绮纨之岁(绮纨之岁)  拼音:qǐ wán zhī suì
年少之时。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岐嶷表羁贯之年,通礼称绮纨之岁。」
《国语辞典》:归全反真(归全反真)  拼音:guī quán fǎn zhēn
回复到完满、本原的境界。唐。白居易〈故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至于归全反真,故子所谓达人之徒欤?信矣!」
《国语辞典》:苟弟转酷(苟弟转酷)  拼音:gǒu dì zhuǎn kù
晋代苟晞任青州刺史,为政严酷。后其弟苟纯亦担任其位,刑杀更甚于苟晞。典出《晋书。卷六一。列传。苟晞》。比喻后来者的严刑峻法较前尤甚。如:「新官上任,不但未纾解民困,反而苟弟转酷,迫使百姓叫苦连天。」
《国语辞典》:极切瞻韩(极切瞻韩)  拼音:jí qiè zhān hán
韩朝宗曾任荆州刺史,好士荐贤。李白曾写信给他说:「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典出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后用以比喻非常景仰思慕。《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思慕久曰极切瞻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