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8,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生事
上方
东园
百工
尚方
银海
酝酿
作乱
斲轮
模范
物产
七香
作室
乱人
自制
《國語辭典》:生事  拼音:shēng shì
1.人下葬前事以生人之礼。《礼记。檀弓下》:「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
2.制造事端、纠纷。《西游记》第一七回:「悟空,你回去罢。好生伏侍唐僧,以后休懈惰生事。」《红楼梦》第四回:「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
3.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务。唐。王维〈偶然作〉诗六首之四:「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
4.人事、世事。唐。綦毋潜〈春泛若耶溪〉诗:「生事且瀰漫,愿为持竿叟。」
《國語辭典》:上方  拼音:shàng fāng
1.位置较高的地方。如:「他在书桌上方挂了一幅字画。」
2.天界。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说法。」《金瓶梅》第六七回:「此物出于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3.阴阳五行家以为北方和东方,为阳气所萌生之处,故称为「上方」。《汉书。卷七五。翼奉传》:「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奸邪,辰未主之。」
4.天子所御用的东西。《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下至贤家僮仆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宝。」
《漢語大詞典》:上方剑(上方劍)
(1).即尚方剑。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剑,表示授予全权,可以先斩后奏。 宋 陆游 《书志》诗:“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公馆言情》:“新授上方剑,么魔谁敢纵!”明史·蒋钦传:“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灕,仗枕狱中,终难自默,愿借上方剑斩之。”
(2).现多称“上方宝剑”。用以比喻来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 达理 《路障》六:“ 秦越 终于拿到一把上方宝剑了。他指示市委印刷厂印了几千份,分发给各有关单位。”
《漢語大詞典》:东园(東園)
(1).泛指园圃。 晋 陶潜 《停云》诗之三:“东园之树,枝条再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七:“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草草言非谬,似 庄周 ,东园蝴蝶两悠悠。”
(2).园名。在 江苏省 仪征市 东。 宋 施昌言 建。 欧阳修 作《真州东园记》, 蔡襄 书,后人称园、记、书为三绝。
(3).官署名。 秦 汉 置。掌管陵墓内器物、葬具的制造与供应,属少府。后汉书·皇后纪下·孝崇匽皇后:“﹝ 匽后 ﹞ 元嘉 二年崩,以帝弟 平原王 石 为丧主,歛以东园画梓寿器、玉匣、饭含之具。”参见“ 东园祕器 ”、“ 东园温明 ”。
(4).指 汉 孝宣王皇后 陵墓。因位于 宣帝 陵东,故称。汉书·外戚传上·孝宣王皇后:“ 邛成太后 凡立四十九年,年七十餘, 永始 元年崩,合葬 杜陵 ,称 东园 。” 颜师古 注:“虽同塋兆而别为坟, 王后 陵次 宣帝 陵东,故曰 东园 也。”
《國語辭典》:百工  拼音:bǎi gōng
1.各种工匠。《孟子。滕文公上》:「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2.百官。《书经。尧典》:「允釐百工,庶绩咸熙。」汉。许慎〈说文解字序〉:「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國語辭典》:尚方  拼音:shàng fāng
1.职官名:(1)掌管制造帝王御用的器物。秦置尚方令,汉沿置,有令、丞、员吏、从官十八人,后又分为中、左、右三尚方。魏、晋续置。唐省去「方」字,设中、左、右三尚署。元只设中尚监。明废。(2)掌配制药品。
2.复姓。如汉有尚方禁。
《漢語大詞典》:尚方剑(尚方劍)
俗称“尚方宝剑”。 皇帝用来封赐大臣的剑,表示授权,可以便宜行事。 明 刘基 《赠周宗道》诗:“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姦贜。”明史·朱燮元传:“兼巡抚 贵州 ,仍赐尚方剑。”亦省称“ 尚方 ”。 清 方文 《书事》诗:“相国临戎赐尚方,九重亲翰洒天章。”参见“ 尚方斩马剑 ”。
《國語辭典》:银海(銀海)  拼音:yín hǎi
1.天地的光眩。宋。陆游〈月夕〉诗:「天如玻璃钟,倒覆湿银海。」
2.道家称眼睛为「银海」。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二首之二:「冻合玉楼寒起栗,光摇银海眩生花。」
3.古代皇帝陵墓中潴水银,用来象徵百川江河大海,称为「银海」。南朝梁。何逊〈行经孙氏陵〉诗:「银海终无浪,金凫会不飞。」唐。杜甫 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4.俗称演艺界为「银海」。如:「银海浮沉」。
《國語辭典》:酝酿(醞釀)  拼音:yùn niàng
1.制酒。《后汉书。卷七五。吕布传》:「布禁酒而卿等酝酿,为欲因酒共谋布邪?」
2.比喻逐渐感染、变化而成。《淮南子。本经》:「以相呕咐酝酿,而成育群生。」宋。苏轼〈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诗:「诗书与我为曲蘖,酝酿老夫成搢绅。」
3.比喻做准备工作。如:「酝酿罢工」。
《國語辭典》:作乱(作亂)  拼音:zuò luàn
兴乱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三国演义》第五回:「今董卓作乱,天下诸侯,共往诛之。」
《國語辭典》:斲轮(斲輪)  拼音:zhuó lún
1.砍伐木材,制造成车轮。《庄子。天道》:「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
2.比喻技艺精练,经验丰富。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诗:「人云太痴绝,我自斲轮妙。」
《漢語大詞典》:斲轮手(斲輪手)
亦作“斵轮手”。 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人。后常喻指诗文等方面的高手。 宋 苏轼 《嘲子由》诗:“妙哉斵轮手,堂下笑 桓公 。”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去路縹緲中仍收束完密,神不外散,是为斲轮手。”
《國語辭典》:模范(模範)  拼音:mó fàn
1.木制的模型,为制作器物的母型。汉。王充《论衡。物势》:「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为形。」
2.引申为榜样。《楚辞。王逸。离骚章句序》:「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
《國語辭典》:物产(物產)  拼音:wù chǎn
出产的物品。《文选。左思。吴都赋》:「徒以江湖崄陂,物产殷充。」《聊斋志异。卷二。阿宝》:「自是家得奁妆,小阜,颇增物产。」
《国语辞典》:七香  拼音:qī xiāng
1.多种香料的混合。
2.凡合多种香料涂饰或制造的器物,古多以七香为名。如:「七香车」。
3.指陈皮、茯苓、地骨皮、肉桂、当归、枳壳、甘草七种香物。
《漢語大詞典》:作室
汉 上方所属工场。上方, 汉 官署名,主管制造宫中应用器物及兵器。汉书·王莽传下:“城中少年 朱弟 、 张鱼 等恐见卤掠,趋讙并和,烧作室门,斧 敬法 闥,謼曰:‘反虏 王莽 ,何不出降?’”三辅黄图·杂录:“作室,上方工作之所。”
《漢語大詞典》:乱人(亂人)
(1).违背正道或制造混乱的人。庄子·盗跖:“ 汤武 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违道义以趦趄,冒礼刑而罔顾者,乱人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史记汉书;文人之史也,后汉宋书,乱人之史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左忠毅公:“ 左忠毅 公 光斗 ,尝言 元祐 去乱法不去乱人为错。”
(2).狂人。《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 何孝先 心上虽不愿意,但念他同乱人一般,无理可讲,只好随他。”
《國語辭典》:自制  拼音:zì zhì
1.自行裁决,不受约束。《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
2.对自己的欲望、情感、行为加以约束,不使越出常轨。如:「他很能自制。」
《國語辭典》:自制(自製)  拼音:zì zhì
成品由自己制造,非购买而得。如:「这些酱菜完全是自制的,不含任何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