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别法执
【三藏法数】
谓于邪教及邪师所说之法,分别计度,执为实法,故名分别法执。
分别我执
【三藏法数】
谓于计我、法中,分别我能行善、行恶等事,而起执著,是名分别我执。
闻法忆想分别观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虽闻法要,未有空慧,贪爱因缘炽然未息,故须忆想自身,以骨为柱,以肉为泥,毛发爪齿,皮膜筋血,聚以为身。饥寒失调,百骸俱苦。分别身分,无一坚固。由此忆想分别观,而贪著之心自息;是为闻法忆想分别观。
分别陀罗尼
【三藏法数】
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分别不错,是名分别陀罗尼。
计度分别
【三藏法数】
谓意识于不现见事,计较量度,而起分别,故名计度分别。
得无分别自在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无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无生智慧,舍于三界,性无动移故也。)
分别净华
【三藏法数】
分别净华者,谓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修无漏行,断除思惑,于真空理善能分别,则内慧清净,道果自成也。(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思惑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也。)
缘还分别
【三藏法数】
经云:分别之处则复见缘,而言还者,谓有分别所对之处,则有所缘之相,若无所对五尘之境,则无缘相而可分别。是则缘属分别,故复还于分别也。当知所缘分别之相可还,而能分别之性不可还也。若能分别之性亦可还者,则不缘境时,无复知其无分别矣。故曰缘还分别。(缘者,系也。谓心缘系色、声、香、味、触之五尘也。所对之处,即五尘之境也。)
分别依缘
【三藏法数】
分别者,即第六识也。此识能分别善恶,有漏、无漏,色心诸法。以眼等五根虽能取境,然皆依此识而有分别也。是知五根境之好恶由分别而生,第七识之染净由分别而知,第八识之相分由分别而显,故分别依为眼等八种识之缘也。
善分别言音通
【三藏法数】
谓一切言辞,若美不美,若近若远,悉能明了,是名善分别言音通。
观一切法离分别
【三藏法数】
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了知即空,离诸虚妄分别取著之相,是名观一切法离分别。
分别所起烦恼现行
【三藏法数】
谓人不信正法,于诸邪见而起分别,妄生种种执著,相续不舍,故名分别所起烦恼现行。
分别诸法句三昧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分别一切诸法语言文句,为众生演说,词无滞碍,是名分别诸法句三昧。
分别诸法三昧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分别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相,是名分别诸法三昧,(有漏者,谓因烦恼惑业,漏落三界生死也。有为者,世间法也。无为者,出世间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