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韦提求净土
【佛学大辞典】
(故事)韦提既被幽囚,生厌离心,愿生于净土也。观无量寿经曰:「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
密严净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与密严国同。
净土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经曼荼罗之别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观经曼荼罗。有二种。(参见:观经曼荼罗)
清净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业所感之净土也。
【佛学常见辞汇】
依净业所感得的清净国土。
净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圣者所住之国土也。无五浊之垢染,故云净土。梁译之摄论八曰:「所居之土无于五浊,如彼玻璃珂等,名清净土。」大乘义章十九曰:「经中或时名佛地,或称佛界,或云佛国,或云佛土,或复说为净刹、净首、净国、净土。」
【佛学常见辞汇】
圣人所住的国土,因这种国土没有五浊的垢染,所以叫做净土。
【俗语佛源】
「土」即国土、世界。佛教认为,「土」是由「心」而现的,心秽则现「秽土」,心净则现「净土」。一类业报相类似的众生共同感现一个国土,称为「依报」。众生的心识和业报千差万别,因此,国土、世界也是形形色色,无穷无尽。净土相对于秽土而言,其间没有生死烦恼、污浊痛苦。也称为佛土、清净世界。经上说到的净土很多,如西方净土、弥勒净土、灵山净土、密严净土、琉璃净土等。影响最大的是西方净土,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一般所说的净土,即特指阿弥陀佛依其「四十八愿」所建立的西方净土。《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经中还描绘了西方净土的胜妙景像。唐·白居易《画西方帧记》也说:「有世界号极乐,以无八苦四恶道故也;其国号净土,以无三毒五浊业故也。」净土思想从汉末即传入中国。东晋慧远在庐山创建莲社,弘扬净土法门。后形成净土宗,专以念佛求得往生西方净土,是流行最广的宗派。俗语中或把未受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美好之地称为净土。如说:这真是一片人间的净土!青翠的山峰下,流淌著潺潺的涧水;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盛开著奇异的花卉。(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其地纯以金刚所成,众宝间错,种种庄严,皆悉殊胜,即华藏世界,西方安养等世界也;以其无有四趣五浊等秽恶,是名净土。(四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
生净土法八
【佛学大辞典】
(名数)维摩居士应众香国众香菩萨之问:说于此土成就八法得生净土:一饶益众生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二心等众生,谦下无碍。三于诸菩萨视之如佛。四于所未闻之经文闻之不疑。五与声闻不相违背。六不嫉他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七常省己过,不讼他短。八恒以一心求诸功德。见维摩经香积品。
十七种净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于毗耶离国庵摩罗树园对宝积童子说十七种之净土:一、直心,是菩萨之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之众生,来生其国云云。二、深心,三、大乘心,四、布施,五、持戒,六、忍辱,七、精进,八、禅定,九、智慧,十、四无量行,十一、四摄法,十二、方便,十三、三十七品,十四、回向心,十五、除八难,十六、守戒行,十七、十善。是菩萨之净土。见维摩经佛国品。
净土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佛教之一派。以普贤为初祖,主于念佛往生。晋慧远专倡净土法门,住庐山,结莲社,得一百二十三人。同愿往生极乐国土。魏之昙鸾,唐之道绰,皆专修此道。以观想持名专修为上,一名莲宗,日本亦盛行之,为二十宗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莲宗,或念佛宗,以普贤菩萨为初祖,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门者差别之义,对于圣道门而云净土门。(参见:二门)
净土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之异名。
净土七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为支那净土教依典之七经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大阿弥陀经二卷,无量寿经二卷,观无量寿经一卷,阿弥陀经一卷,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鼓音声三陀罗尼经一卷。皆为赞叹净土之经典。故亦曰称赞净土七经。
【佛学常见辞汇】
净土宗所依持的七部经典,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鼓音声三陀罗尼经。
净土真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常略云真宗。日本二十宗之一。净土宗所分出。以他力回向之信心为净土往生之正因,以信后相续之称名为佛恩报谢之行业,且其宗规许蓄妻啖肉,不别要持戒,伦理纲常,通似世之修斋也。亲鸾为其宗祖。
净土变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变者动也,图画不动,而画极乐种种之动相,故云变相。或曰变者变现之义,图净土种种之相而令变现,故名变相。乐邦文类曰:「李翰林白。金银泥画净土变相赞曰:图金创端,绘银设像。八法功德,波动青莲之池。七宝香华,光映黄金之地。清风所拂,如生五音。百千妙乐,咸说动作。」
净土文类
【佛学大辞典】
(书名)日本真宗之本典,教行信證文类也。
净土不退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门四不退中之处不退地也。(参见:不退)
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译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转,言勤行修习也。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再退转的意思。有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證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證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