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冰壮(冰壯)
冰冻坚硬。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之一:“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凛凛严霜节,冰壮 黄河 絶。” 唐 沈佺期 《塞北》诗之二:“冰壮 飞狐 冷,霜浓候雁哀。”
分類:冰冻坚硬
《漢語大詞典》:冻饮(凍飲)
冰冻的酒或饮料。《楚辞·招魂》:“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王逸 注:“冻,冰也。”
分類:冰冻饮料
《漢語大詞典》:洛泽(洛澤)
冰冻貌。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赫赫 韦 门,祁祁騫騫。蹙蓄峻峙,洛泽清源。”
分類:冰冻
《漢語大詞典》:卧冬
(1).方言。我国北方因冬天天气严寒,农民在农闲时不常下地,称为卧冬。
(2).方言。旧时贫苦农民利用冬闲季节进城从事拉洋车等体力劳动,叫做卧冬。
(3).船舶因航道、港口严寒冰冻,无法航行,停泊过冬。
《国语辞典》:退冰  拼音:tuì bīng
解除冰冻,恢复室温。如:「在烹煮以前,冰库里的肉块要及早拿出来退冰。」
分类:解除冰冻
《漢語大詞典》:阳冻(陽凍)
地面上的冰冻。管子·臣乘马:“日至六十日而阳冻释,七十日而阴冻释。” 刘绩 注:“阳冻,地上也;阴冻,地下也。”
分類:地面冰冻
《漢語大詞典》:淖冰
以药石消融冰冻,为古代的一种方术。 唐 李德裕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序》:“况乎 广成 之戒抱一, 玄元 之去多欲,予所贵道,良谓是矣。岂眩夫係风之言,奇彼淖冰之术,从 偓佺 之所珍,遗 尧 舜 之令名也哉!”旧唐书·李德裕传:“臣所虑赴召者,必迂怪之士,苟合之徒,使物淖冰以为小术,衒耀邪僻,蔽欺聪明。”参见“ 淖溺 ”。参阅汉书·郊祀志下
《国语辞典》: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拼音:bīng shēng yú shuǐ ér hán yú shuǐ
冰由水冰冻而成,温度比水冷。语本《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喻弟子优于老师。《幼学琼林。卷二。师生类》:「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
《国语辞典》:冻凌觜脸(冻凌觜脸)  拼音:dòng líng zuǐ liǎn
形容脸色冷酷,有如冰冻,毫无表情。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俺虔婆生下一副铁石心肝,皱著柄冻凌觜脸,把俺这做女的,不做人也似看承。」
《國語辭典》:冻解冰释(凍解冰釋)  拼音:dòng jiě bīng shì
冰冻融化。比喻困惑疑难或误会障碍完全消除。《朱子全书。卷二四。中庸一。第一章》:「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而徐读之,未及数行,冻解冰释。」也作「冰解冻释」。
《國語辭典》:冻豆腐(凍豆腐)  拼音:dòng dòu fu
经过冷冻处理的豆腐。豆腐经过冷冻处理后,用冷冻方式放置,可以较久存藏。
《國語辭典》:涣然冰释(渙然冰釋)  拼音:huàn rán bīng shì
像冰块遇热消融流散。语本《老子》第一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以比喻疑虑、误会、嫌隙等一下子完全消除。晋。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序》:「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也作「焕然冰释」。
《漢語大詞典》:冰解的破
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 清 曾国藩 《〈经史百家简编〉序》:“惟校讐之学,我朝独为卓絶, 乾 嘉 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漢語大詞典》:冰解壤分
冰冻消融,土壤分解。比喻障碍消除。 章炳麟 《正名杂义》:“ 高邮 王氏 ,以其絶学释 姬 汉 古书,冰解壤分,无所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