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型 → 坓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一〈大雅·荡之什·荡〉~64~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文王曰咨!咨汝殷商,曾是彊禦,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禦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炰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國語辭典》:典型  拼音:diǎn xíng
1.旧法、模范。宋。文天祥〈正气歌〉:「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也作「典刑」。
2.足以代表某一类事物特性的标准形式。如:「桂林、阳朔的峰林是典型的石灰岩地形。」
3.文学艺术中最具概括性和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或实例。如:「李白是浪漫派诗人的典型。」
《国语辞典》:典型人物  拼音:diǎn xíng rén wù
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形象,多具有鲜明的特质和个性,同时又能适度反映特定社会环境的普遍性,揭示社会关系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如:「文天祥是杀身成仁的典型人物。」
《国语辞典》:典型足式  拼音:diǎn xíng zú shì
式,效法。典型足式形容死者的德行高风亮节,足为后人楷模。为赠哀挽的题辞。
《国语辞典》:典型作风(典型作风)  拼音:diǎn xíng zuò fēng
可代表个人或团体的处事方法或风格典范。如:「大公无私,恩怨分明,是他处世的典型作风。」
《漢語大詞典》:典型化
作家、艺术家用以概括现实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方法。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
《高级汉语词典》:典型环境  拼音:diǎn xíng huán jìng
文学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环境
《高级汉语词典》:典型性  拼音:diǎn xíng xìng
代表性、个性反映共性的程度
《高级汉语词典》:典型性格  拼音:diǎn xíng xìng gé
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所具备的既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又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的个性
《國語辭典》:旗鼓  拼音:qí gǔ
1.旗与鼓。军队中用以壮军威或发号令的器具。《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汉书。卷五四。李广传》:「力战,夺左贤王旗鼓。」
2.使枪棍的架式。《水浒传》第二回:「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棒在手里,来到空地上,使个旗鼓。」《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员外道:『使旗来。』杨官人使了个旗鼓。」
《國語辭典》:榜样(榜樣)  拼音:bǎng yàng
模范。《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看官,则今日听我说珍珠衫这套词话,可见果报不爽,好教少年子弟做个榜样。」《红楼梦》第五五回:「正要找几件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来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呢!」
《國語辭典》:代表  拼音:dài biǎo
1.由机关、团体选举出来或受委托及指派以代替众人、团体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
2.替代人选。《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今天大帅本来是要自己出来演说的,因为多说了话怕发喘病,所以特委了这胡道台做代表。」
3.某一地、事、物的象徵物。如:「大使代表国家,所以他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漢語大詞典》:范型(範型)
(1).犹典型;范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穆天子传六卷,其文典则淳古,宛然三代范型。” 费孝通 《访美掠影·应用压倒理论》:“从命题到结果整个是假设性的,以这种模式作为范型来测定现实的事例,推测它会出现的结果。”
(2).使合乎某种模式。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我们并不能不需要工程师,去范型人格。”
《漢語大詞典》:物象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國語辭典》:阿戎  拼音:ā róng
称谓。晋人称堂弟为「阿戎」。唐。杜甫 杜位宅守岁诗:「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國語辭典》:老成人  拼音:lǎo chéng rén
1.德高望重的长者。语出《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元史。卷一二六。列传。安童列传》:「内外官须用老成人,宜令儒臣姚枢等入省议事。」晋。袁宏《后汉纪》卷三○:「公年过七十,行不踰矩,可谓老成人矣。」
2.年老敦厚者。《水浒传》第四四回:「当日和杨林却入蓟州城里来寻他。两个寻问老成人时,都道不认得。」《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起初止是一两个人,后来簸箕般围将转来。你诘我问,你喧我嚷。真珠姬慌慌张张,没口得分诉,一发说不出一句明白话来。内中有老成人摇手,叫四旁人莫嚷。」
3.练达稳重的人。《元史。卷一四○。列传。太平列传》:「太平资性开朗正大,虽在弱龄,俨然如老成人。」《辽史。卷八○。列传。萧朴》:「朴幼如老成人。及长,博学多智。」
4.故旧之臣。《明史。卷二二四。列传。陆光祖》:「十一年冬,荐起南京兵部右侍郎。甫旬日,召为吏部。悉引居正所摈老成人,布九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