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兵车(兵車)
(1).战车。《左传·襄公十年》:“ 子产 闻盗,为门者,庀羣司,闭府库,慎闭藏,完守备,成列而后出,兵车十七乘。”汉书·衡山王刘赐传:“ 爽 闻,即使所善 白嬴 之 长安 上书,言 衡山王 与子谋逆,言 孝 作兵车锻矢。”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小人所腓:“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於捷速。”
(2).泛指军用车。 巴金 《发的故事·窗下》:“一入了夜,一切都似乎进了睡乡。只偶尔有一辆载重的兵车隆隆地驶过。”
(3).借指兵威,武力。《论语·宪问》:“ 桓公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管仲 之力也。”
《國語辭典》:兵车行(兵車行)  拼音:bīng chē xíng
诗名。唐杜甫所作。七言乐府。为杜甫描述安史战乱的代表诗作。
《漢語大詞典》:兵车之会(兵車之會)
谓因征讨之事会盟诸侯。对“衣裳之会”而言。周礼·夏官·戎仆:“凡巡守及兵车之会亦如之。” 孙诒让 正义:“云及兵车之会者,谓有征讨之事而合诸侯。《大宗伯》云,时见曰会。是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公子 目夷 諫曰:‘ 楚 ,夷国也,彊而无义,请君以兵车之会往。’”《穀梁传·庄公二十七年》:“兵车之会四,未甞有大战也,爱民也。”管子·大匡:“ 桓公 受而行之,近侯莫不请事,兵车之会六,乘车之会三,饗国四十有二年。” 尹知章 注:“兵车之会,谓兴兵有所伐。”亦作“ 兵车之属 ”。国语·齐语:“即位数年,东南多有淫乱者, 莱 、 莒 、 徐夷 、 吴 、 越 ,一战帅服三十一国……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 韦昭 注:“属,亦会也。兵车之会,谓 鲁庄 十三年会於 北杏 ,十四年会於 鄄 ,十五年復会於 鄄 , 鲁僖 元年会於 檉 ,十三年会於 咸 ,十六年会於 淮 。”
《漢語大詞典》:兵车之属(兵車之屬)
见“ 兵车之会 ”。
《漢語大詞典》:兵车之会(兵車之會)
谓因征讨之事会盟诸侯。对“衣裳之会”而言。周礼·夏官·戎仆:“凡巡守及兵车之会亦如之。” 孙诒让 正义:“云及兵车之会者,谓有征讨之事而合诸侯。《大宗伯》云,时见曰会。是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公子 目夷 諫曰:‘ 楚 ,夷国也,彊而无义,请君以兵车之会往。’”《穀梁传·庄公二十七年》:“兵车之会四,未甞有大战也,爱民也。”管子·大匡:“ 桓公 受而行之,近侯莫不请事,兵车之会六,乘车之会三,饗国四十有二年。” 尹知章 注:“兵车之会,谓兴兵有所伐。”亦作“ 兵车之属 ”。国语·齐语:“即位数年,东南多有淫乱者, 莱 、 莒 、 徐夷 、 吴 、 越 ,一战帅服三十一国……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 韦昭 注:“属,亦会也。兵车之会,谓 鲁庄 十三年会於 北杏 ,十四年会於 鄄 ,十五年復会於 鄄 , 鲁僖 元年会於 檉 ,十三年会於 咸 ,十六年会於 淮 。”
《國語辭典》:戎车(戎車)  拼音:róng chē
兵车。《书经。牧誓》:「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诗经。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分類:兵车战事
《漢語大詞典》:赋舆(賦輿)
(1).兵车。古代以田赋出兵,故称兵车为“赋舆”。左传·成公二年:“羣臣帅赋舆,以为 鲁 卫 请。” 杜预 注:“赋舆,犹兵车。”
(2).用以泛指军事。 唐 权德舆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诗:“ 安康 地里接 商於 ,帝命专城总赋舆。”
(3).赋税。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二之年,陈耒耜,均赋舆。” 宋 王禹偁 《上许殿丞论搉酒书》:“某以为赋舆之重,出 蘓臺 五邑之右。”
《漢語大詞典》:戎辂(戎輅)
兵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王命 尹 氏及 王子虎 、内史 叔兴父 策命 晋侯 为侯伯,赐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 杜预 注:“大輅,金輅;戎輅,戎车。”旧唐书·李勣传:“论功行赏, 太宗 为上将, 勣 为下将,与 太宗 俱服金甲,乘戎輅,告捷於太庙。” 宋 杨亿 《奉和御制契丹出境将议回銮》:“戎輅巡 河 右,天威讋 鬼方 。”《东周列国志》第二四回:“ 桓公 与 屈完 同登戎輅,望见各国之兵,各占一方,联络数十里不絶。”
分類:兵车
《漢語大詞典》:戎轩(戎軒)
兵车。亦以借指军队、军事。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赞:“有来羣后,捷我戎轩。” 李贤 注:“戎车所至,皆克捷也。”南齐书·萧遥光传:“皇上当亲御戎轩,弘此庙略。”隋书·高祖纪上:“戎轩大举,长驱 晋 魏 。” 唐 魏徵 《述怀》诗:“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 清 黄彭年 《〈香草词〉序》:“ 息凡 亦方弃戎轩,司牧 平棘 。”
《國語辭典》:长毂(長轂)  拼音:cháng gǔ
古时一种适于行越山野的兵车。《周礼。冬官考工记。车人》:「行泽者欲短毂,行山者欲长毂。」《谷梁传。文公十四年》:「长毂五百乘,绵地千里。」也称为「长车」。
《國語辭典》:战车(戰車)  拼音:zhàn chē
1.作战用的车辆。《战国策。秦策一》:「战车万乘,奋击百万。」
2.全装甲结构之全履带车辆,有炮塔(火炮)、自动武器、通信等装置,具有越野机动与装甲防护的能力,为地面部队中具有决定性之战斗装备。
《漢語大詞典》:重车(重車)
(1).装载衣食用具的车子。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霍去病 ﹞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齎数十乘,既还,重车餘弃粱肉,而士有飢者。”汉书·朱买臣传:“ 买臣 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 长安 ,诣闕上书。” 颜师古 注:“载衣食具曰重车。”
(2).指古代运输辎重的兵车,以别于轻车。孙子·作战“驰车千駟,革车千乘” 三国 魏 曹操 注:“驰车,轻车也,驾駟马;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 杜牧 注:“轻车,乃战车也。古者车战,革车、輜车,重车也,载器械、财货、衣装也。”参见“ 革车 ”。
《國語辭典》:革车(革車)  拼音:gé jū
兵车。《礼记。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战国策。秦策一》:「革车百乘,绵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
分類:兵车
《漢語大詞典》:乘广(乘廣)
指 春秋 时 楚 王或主帅率领的兵车。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 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左传·定公四年:“ 子常 奔 郑 , 史皇 以其乘广死。” 杨伯峻 注:“ 楚 王或主帅所率之兵车曰乘广。” 清 钱谦益 《送杨侍御休沐还武陵》诗:“五溪衣服云山别, 三楚 兵车乘广同。”参阅 蓝永蔚 《春秋时期的步兵》二。
《漢語大詞典》:甲车(甲車)
兵车;战车。左传·宣公二年:“ 宋 师败绩,囚 华元 ,获 乐吕 ,及甲车四百六十乘。” 杨伯峻 注:“甲车即兵车,以马被甲,故名甲车。” 汉 扬雄 《羽猎赋》序:“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 孔子 曰:‘何不探其甲车,引而奋登?’ 子路 引之。”
分類:兵车战车
《漢語大詞典》:笠毂(笠轂)
(1).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左传·宣公四年:“ 伯棼 射王,汏輈,及鼓跗,著於丁寧;又射,汏輈,以贯笠轂。” 杜预 注:“兵车无盖,尊者则边人执笠,依轂而立,以御寒暑,名曰笠轂。此言箭过车辕及王之盖。”
(2).借指兵车。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居笠轂而掌兵,出 兰池 而典午。”
分類:兵车笠帽
《漢語大詞典》:戎轸(戎軫)
兵车。亦借指军队。 明朱鼎《玉镜台记·南北凯旋》:“穷林高鸟尽,威德华夷震。干戈今载戢,返戎軫。四海澄清,从此无血刃。”
分類:兵车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