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升科  拼音:shēng kē
旧制凡开垦田地,满一定年限后,按照普通田地赋则纳粮,称为「升科」。
《漢語大詞典》:醴泉铭(醴泉銘)
即 唐 魏徵 《九成宫醴泉碑铭》。 唐 贞观 六年, 太宗 避暑 陕西 麟游 九成宫 ,得泉而甘,因更名 醴泉 ,敕 魏徵 撰铭。后经书法家 欧阳询 书之刻石,字体纯熟严整,后世推为 唐 楷第一。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康熙 丁酉、戊戌之间,各种楷书俱有翻刻。如《乐毅论》,可谓无憾;《化度碑》《仙檀记》亦庶几;惟《醴泉铭》竟为流毒,形僻而易似,则相称而为 欧 字,可入上选,究未尝一笔似也。”参见“ 九成宫 ”。
《國語辭典》:九成宫(九成宮)  拼音:jiǔ chéng gōng
1.隋唐时的故宫。在陕西省麟游县西,原为隋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重修,以其所在山有九重,故改名为「九成宫」。
2.九成宫醴泉铭的简称。参见「九成宫醴泉铭」条。
《漢語大詞典》:高小
高级小学的简称。旧制小学为六年制。一至四年级为初小,五至六年级为高小。 巴金 《灭亡》第十三章:“他在高小毕业的那一年,县里遇着兵灾。”《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毕业后,他和几个同学在家乡办了一所高小,想用教育来变革社会。”
《漢語大詞典》:特除名
唐 代对官吏的罢免处分。比除名轻。 唐 律除名者六年后听再录用,特除名者三年后可叙官,再录用时降原有官品两级。 宋 沿 唐 制。《唐律·名例三·除名者》:“若本犯不至免官,而特除名者,叙法同免官例。”宋史·刑法志二:“ 熙寧 二年,内殿崇班 郑从易 母、兄俱亡於 岭 外,岁餘方知,请行服。 神宗 曰:‘父母在远,当朝夕为念。经时无安否之问,以至踰年不知存亡邪?’特除名勒停。”
《漢語大詞典》:贴兑(貼兑)
明 宣德 六年,因 江 南农民运粮到北方各仓,往返需时几近一年,有误生产,改令农民送粮至 淮安 、 瓜州 ,交付卫所官军北运。农民向官军补贴路费和耗米,称贴兑。 明 归有光 《遗王都御史书》:“当时民以为不堪,故改定於 淮安 、 瓜州 水次,增加船脚耗米,对船贴兑,与军领运,此所谓兑运也。”参阅明史·食货志三
《漢語大詞典》:察典
考核官吏的大典。 明 制对官吏六年考核一次, 清 改为三年。
《國語辭典》:京察  拼音:jīng chá
旧时定期考核京城官吏的制度。如明代每六年考核一次,清代则三年一次。《明史。卷七一。选举志三》:「考察之法,京官六年,以巳、亥之岁,四品以上自陈以取上裁,五品以下分别致仕、降调、閒住为民者有差,具册奏请,谓之京察。」
《漢語大詞典》:统元历(統元曆)
历法名。 宋高宗 绍兴 六年颁行。宋史·律历志十四:“侍御史 张致远 言:‘今岁正月朔日食,太史所定不验, 得一 尝谓臣言,皆有依据……愿詔 得一 改造新历。’二月丙子,詔祕书少监 朱震 ,即祕书省监视 得一 改造新历。八月历成, 震 请赐名《统元》,从之。詔翰林学士 孙近 为序,以六年颁行。”
《国语辞典》:国民小学(国民小学)  拼音:guó mín xiǎo xué
我国实施前六年国民义务教育的学校。招收年满六岁之儿童,修业六年,以培养其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国民道德、健全体格及基本生活知能。简称为「国小」。
《国语辞典》:护法战争(护法战争)  拼音:hù fǎ zhàn zhēng
民国六年,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恢复「约法」,恢复旧国会。其后,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引致「张勋复辟」事件,事件平息后,国务总理段祺瑞不允许国会恢复,对内实行武力统一政策。国父孙中山于广州组织军政府,亲任大元帅,号召护法,举兵北伐,称为「护法战争」。
《国语辞典》:暨南大学(暨南大学)  拼音:jì nán dà xué
1.国立大学之一,前身为民国前六年于南京所创办的「暨南学堂」。十六年于上海改为「国立暨南大学」。四十七年中国大陆于广州复办,隶属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2.政府迁台后,民国八十四年设立「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兼负海外侨生联合招生相关业务,藉收强化侨教、文化交流之效。现址位于南投县埔里镇。
《国语辞典》:麻姑仙坛记(麻姑仙坛记)  拼音:má gū xiān tán jì
颜真卿于唐大历六年(西元771)书立的碑文。全名为「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记」。内容记载古仙女麻姑在江西麻姑山得道事迹。笔劲端严雄秀,为颜书名碑之冠。原碑毁于明代,拓本流传于世的有大、中、小字三种。
《国语辞典》:北洋水师学堂(北洋水师学堂)  拼音:běi yáng shuǐ shī xué táng
清末一所新式海军官校。光绪六年(西元1881)由李鸿章于天津创办,民国名人黎元洪、张伯苓均为该校毕业生。
《国语辞典》:亚罗船事件(亚罗船事件)  拼音:yà luó chuán shì jiàn
清咸丰六年(西元一八五六年),广州官兵登上挂英旗的亚罗号船搜捕,英领事抗议,为粤总督叶名琛拒绝,粤民纵火烧英使馆,问题扩大,引发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
《国语辞典》: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运动)  拼音:bái huà wén yùn dòng
主张用白话写作的文学运动。由胡适于民国六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相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