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公旦思周

相关人物
周公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例句

谁言圣与哲,曾是不怀土。公旦既思周,宣尼亦念鲁。 李德裕 夏晚有怀平泉林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周公旦。西周王族。姬姓,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子,武王弟。采邑在周。佐武王伐纣灭商。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平管叔、蔡叔之变,定东夷之乱。封长子伯禽于鲁。成王长,还政于王。营建东都成周,迁殷贵族于成周,加强控制。又制定礼乐制度,分封诸侯,使周王朝强盛。卒,成王赐鲁国天子礼乐以褒其德。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公名旦,文王子。食采于太王所居之周邑,因号周公。武王克商,封鲁侯,不就国。成王嗣位,以太傅冢宰摄行天子事。遇谮东征,三年迎归。薨,谥曰文公。元子鲁公,先就国,传三十四世。次子留相王室,世世号周公。余子受封有凡、蒋、邢、茅、胙、祭六国。(案《周书。成开》至《王会》十二篇,皆周公书,见存不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80 【介绍】: 西汉人。武帝第四子。元狩六年立为燕王。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招致游士。及卫太子、齐怀王死,旦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武帝未许,遂立少子为太子。昭帝立,年幼,霍光秉政。旦与上官桀等谋杀光,废帝自立,事败自杀。谥剌。
简介
燕刺王刘旦(?-前80年),汉武帝之子,母李姬,汉昭帝刘弗陵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元狩六年(前117年),受封燕王。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兵败自杀。刘旦在得知长兄的死讯后以为自己年岁居长,便有觊觎太子位的想法。后元元年(前88年),武帝病重,刘旦便上书要求进京宿卫,反被武帝下诏申斥并削去了三个县的封地。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武帝幼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刘旦心中不服,便暗中联系了宗室刘长、刘泽等人准备造反,散布昭帝非武帝亲生的谣言。始元元年(前86年)八月,刘泽准备暗杀青州刺史隽不疑,而后起兵与刘旦响应,结果还未起事便被全部抓获,昭帝顾念亲情,并未将事态扩大化。两年后,刘旦勾结大司马霍光的政敌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等人准备再次谋反,却又一次被人告发,昭帝下诏申斥刘旦,刘旦自杀,谥号刺王。
全汉文·卷十二
旦,武帝长子。元狩六年四月封燕王。元凤元年谋反,自杀,谥曰刺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7—1017 【介绍】: 宋大名莘县人,字子明。王祜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真宗咸平时,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契丹进犯,从真宗至澶州,因东京留守雍王暴疾,驰还权留守事。景德三年拜相,监修《两朝国史》。尝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变。善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天禧元年,以疾罢相。卒赠太师,谥文正。有文集。
全宋诗
王旦(九五七~一○一七),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知平江县。荐为著作佐郎,预编《文苑英华》。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右正言、知制诰。累迁知理检院。真宗即位,除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咸平三年(一○○○),拜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四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景德三年(一○○六),除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天禧元年卒,年六十一。赠魏国公,谥文正。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二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一六五
王旦(九五七——一○一七),字子明,大名莘(今山东莘县)人,祜子。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知平江县。迁著作佐郎,预编《文苑英华》。淳化初任转运使,二年拜右正言、知制诰。真宗即位,擢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咸平四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景德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两朝国史。大中祥符中从封泰山、祀汾阴,为大礼使,迁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旦执国柄凡十八年,天禧元年九月卒,年六十一,赠魏国公,谥文正。有文集二十卷。《宋史》卷二八二有传。
谢公旦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定三年(1230)任监察御史。嘉熙二年(1238)任太常少卿。淳祐三年(1243)任福建路转运判官。淳祐九年(1249)任赣州知州。
《漢語大詞典》:公旦
指 周公 旦 。 汉 王粲 《从军》诗:“昔人从 公旦 ,一徂輒三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重以 公旦 多材,振其徽烈,剬《颂》,斧藻群言。”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上》:“故《周官》非肇制於 公旦 ,父子积思,以成斯业,信其勤精矣。”
分類:公旦周公
《國語辭典》:周南  拼音:zhōu nán
《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周朝时采自旧周地的民间歌谣,多中正和平之音,历来皆被视为正风的典型。
《国语辞典》:鲁国(鲁国)  拼音:lǔ guó
周朝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初由周武王分封给其弟周公旦,后因周公留辅天子而改封周公长子伯禽为鲁侯。辖域包括今天的山东省滋阳县、江苏省沛县及安徽省泗县一带,以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县)为国都,后为楚国所灭。
《國語辭典》:伊周  拼音:yī zhōu
伊尹与周公。二人并为辅佐之才。《文选。潘岳。西征赋》:「彼负荷之殊重,虽伊周其犹殆。」《文选。陆机。豪士赋序》:「历观古今,徼一时之功而居伊周之位者有矣。」
《漢語大詞典》:十乱(十亂)
(1).书·泰誓:“予( 周武王 )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孔 传:“我治理之臣虽少而心德同。” 孔颖达 疏:“《释詁》云:乱,治也。”十人,指 周公旦 、 召公奭 、 太公望 、 毕公 、 荣公 、 太颠 、 闳夭 、 散宜生 、 南宫适 、 文母 (一说指 文王 之后 大姒 ,一说指 武王 之妻 邑姜 )。后因以“十乱”指上述十个辅佐 周武王 治国平乱的大臣。 晋 潘岳 《西征赋》:“岂三圣之敢梦,窃十乱之或希。”《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昭德皇后庙乐章》:“辰位列四星,帝功参十乱。” 明 李贽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 邑姜 以一妇人而足九人之数,不妨其与 周 、 召 、 太公 之流并为十乱。” 王紫诠 《去学校积弊以兴人材论》:“ 周 有十乱而国以兴, 汉 有三杰而基业以立。”
(2).泛指辅佐皇帝的十个有才能的人。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纪:“文则有 王 公 世扬 、 孙 公 瑋 、 李 公 汶 、 张 公 养志 ,武则有 王 公 之楨 、 陈 公 汝忠 、 王 公 名世 、 王 公 承恩 、 郑 公 国贤 ,而有 郑贵妃 主之於内,此之谓十乱。”
《漢語大詞典》:旦奭
周公旦 与 召公奭 的并称。两人都是 周 初功臣。 汉 蔡邕 《太傅胡公碑》:“傅圣德於幼冲,率 旦 奭 於旧职。” 前蜀 贯休 《大蜀高祖潜龙日献陈情偈颂》:“富人侯王, 旦 、 奭 、 摩詰 。” 明谢谠《四喜记·泥金报捷》:“际明时,逢圣主,显嘉猷,成懋烈, 旦 奭 齐肩。”
《國語辭典》:旦望  拼音:dàn wàng
1.朔日及望日。《宋史。卷一○九。礼志十二》:「一遇旦望诸节序,下降香表,荐献行礼仪注。」
2.称周公旦与太公望。二人为周初功臣。《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成汤仗阿衡之佐,文、武凭旦、望之力。」
《漢語大詞典》:孔姬
孔子 和 姬旦 ( 周公旦 )的并称。 唐 陆龟蒙 《自怜赋》:“服猛鷙兮捕龙螭,吾无力支;大 舜 禹 兮张 孔姬 ,吾其庶几。” 宋 王禹偁 《吾志》诗:“致君望 尧 舜 ,学业根 孔 姬 。” 宋 苏轼 《诸宫》诗:“腐儒亦解爱声色,何用白首谈 孔 姬 。”
《漢語大詞典》:叔旦
即 周公旦 。《楚辞·天问》:“到击 紂 躬, 叔旦 不嘉。” 王逸 注:“ 旦 , 周公 名也。”
分類:周公公旦
《漢語大詞典》:祥淑
详和善良。 汉 焦赣 《易林·乾之损》:“ 姬姜 祥淑,二人偶食,论仁议福,以安王室。”按, 姬 , 周公旦 ; 姜 , 太公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