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周公旦。西周王族。姬姓,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子,武王弟。采邑在周。佐武王伐纣灭商。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平管叔、蔡叔之变,定东夷之乱。封长子伯禽于鲁。成王长,还政于王。营建东都成周,迁殷贵族于成周,加强控制。又制定礼乐制度,分封诸侯,使周王朝强盛。卒,成王赐鲁国天子礼乐以褒其德。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公名旦,文王子。食采于太王所居之周邑,因号周公。武王克商,封鲁侯,不就国。成王嗣位,以太傅冢宰摄行天子事。遇谮东征,三年迎归。薨,谥曰文公。元子鲁公,先就国,传三十四世。次子留相王室,世世号周公。余子受封有凡、蒋、邢、茅、胙、祭六国。(案《周书。成开》至《王会》十二篇,皆周公书,见存不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80 【介绍】: 西汉人。武帝第四子。元狩六年立为燕王。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招致游士。及卫太子、齐怀王死,旦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武帝未许,遂立少子为太子。昭帝立,年幼,霍光秉政。旦与上官桀等谋杀光,废帝自立,事败自杀。谥剌。
简介
燕刺王刘旦(?-前80年),汉武帝之子,母李姬,汉昭帝刘弗陵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元狩六年(前117年),受封燕王。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兵败自杀。刘旦在得知长兄的死讯后以为自己年岁居长,便有觊觎太子位的想法。后元元年(前88年),武帝病重,刘旦便上书要求进京宿卫,反被武帝下诏申斥并削去了三个县的封地。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武帝幼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刘旦心中不服,便暗中联系了宗室刘长、刘泽等人准备造反,散布昭帝非武帝亲生的谣言。始元元年(前86年)八月,刘泽准备暗杀青州刺史隽不疑,而后起兵与刘旦响应,结果还未起事便被全部抓获,昭帝顾念亲情,并未将事态扩大化。两年后,刘旦勾结大司马霍光的政敌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等人准备再次谋反,却又一次被人告发,昭帝下诏申斥刘旦,刘旦自杀,谥号刺王。
全汉文·卷十二
旦,武帝长子。元狩六年四月封燕王。元凤元年谋反,自杀,谥曰刺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7—1017 【介绍】: 宋大名莘县人,字子明。王祜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真宗咸平时,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契丹进犯,从真宗至澶州,因东京留守雍王暴疾,驰还权留守事。景德三年拜相,监修《两朝国史》。尝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变。善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天禧元年,以疾罢相。卒赠太师,谥文正。有文集。
全宋诗
王旦(九五七~一○一七),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知平江县。荐为著作佐郎,预编《文苑英华》。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右正言、知制诰。累迁知理检院。真宗即位,除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咸平三年(一○○○),拜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四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景德三年(一○○六),除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天禧元年卒,年六十一。赠魏国公,谥文正。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二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一六五
王旦(九五七——一○一七),字子明,大名莘(今山东莘县)人,祜子。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知平江县。迁著作佐郎,预编《文苑英华》。淳化初任转运使,二年拜右正言、知制诰。真宗即位,擢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咸平四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景德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两朝国史。大中祥符中从封泰山、祀汾阴,为大礼使,迁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旦执国柄凡十八年,天禧元年九月卒,年六十一,赠魏国公,谥文正。有文集二十卷。《宋史》卷二八二有传。
谢公旦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定三年(1230)任监察御史。嘉熙二年(1238)任太常少卿。淳祐三年(1243)任福建路转运判官。淳祐九年(1249)任赣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诸暨人,字公旦。洪武初以贡拜河南道御史。与方孝孺友善。以言易储事忤旨,被杀。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7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公旦。崇祯十六年进士。授南昌知县,未任而南都亡,归隐。鲁王驻舟山,上海诸生有书忠义名册者,列曙首名,将进鲁王,为清兵缉获,曙被捕死。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公旦,长洲人。崇祯癸未进士,除南昌知县有节必居槁
维基
刘曙(1616年—1647年),字公旦,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明末进士。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进士。授南昌县知县,未及赴任。清军破南京,弘光朝沦亡。苏州陷落之后,刘曙避居邓尉山。清顺治四年(1647年)上海诸生钦浩,暗中联系鲁王,信中署忠义二十三人名字,以刘曙为首。事泄,刘曙被捕受审,尽管不认识钦浩,却并不否认,不肯屈膝。临死,赋诗别母,慷慨就刃。同死者还有顾咸正、夏完淳等。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