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儿童文化宫  拼音:ér tóng wén huà gōng
少年宫
《漢語大詞典》:国际儿童节(國際兒童節)
全世界儿童的节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利,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对儿童的虐杀和毒害,于1949年11月在 莫斯科 举行的会议上,决定以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又称六一国际儿童节、儿童节。
《漢語大詞典》:残疾儿童康复中心
中国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设有。专为残疾儿童提供门诊咨询和家庭服务,并开展各种功能训练和医疗、教育、体育、职业培训等康复活动。
《漢語大詞典》: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少shào)在业余、课余对少年儿童进行系统体育运动训练的学校。分普通和重点两种,前者的学生分散在普通中小学上学,课余时间集中到业余体育学校训练;后者的学生集中住宿,在一起进行文化学习和训练。
《漢語大詞典》:六一儿童节(六一兒童節)
全世界儿童的节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利,于1949年11月在 莫斯科 举行的会议上,决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规定6月1日为儿童节。
《漢語大詞典》:六一国际儿童节(六一國際兒童節)
见“ 六一儿童节 ”。
《漢語大詞典》:六一儿童节(六一兒童節)
全世界儿童的节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利,于1949年11月在 莫斯科 举行的会议上,决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规定6月1日为儿童节。
《國語辭典》:童子  拼音:tóng zǐ
1.未成年的小孩子。《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两个童子请他进食,食毕,复请他到便室具汤沐浴,进新衣一袭。」
2.童生。《聊斋志异。卷四。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國語辭典》:胡儿(胡兒)  拼音:hú ér
1.古代对北方异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汉书。卷六八。金日磾传》:「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也称为「胡人」。
2.胡人的孩童。唐。高适 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唐。李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3.果核。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你道不曾摘枣儿,口里胡儿那里来?」
4.清末民初对外国人的蔑称。
《國語辭典》:童蒙  拼音:tóng méng
1.年幼无知的儿童。《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冀。」
2.知识浅陋,幼稚无知。《淮南子。齐俗》:「古者民童蒙不知东西,貌不羡乎情,而言不溢乎行。」
《漢語大詞典》:童儿(童兒)
(1).犹儿童。汉书·东方朔传:“童儿牧竖,莫不眩耀。” 唐 刘禹锡 《刘氏集略说》:“始余为童儿,居江湖间喜与属词者游,谬以为可教。” 宋 苏辙 《酿重阳酒》诗:“我年七十似童儿,逢节欢欣事从厚。”
(2).特指牧童。《西游记》第五二回:“忽见那牛栏边一个童儿盹睡,青牛不在栏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庄农不足,要寻一个童儿,专管牧养。”
《國語辭典》:孩提  拼音:hái tí
需人提携、怀抱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唐。韩愈 祭十二郎文:「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漢語大詞典》:童孺
(1).儿童;幼年。 汉 蔡邕 《童幼胡根碑》:“嗟童孺之夭逝兮,伤慈母之肝情。”南史·范元琰传:“ 元琰 时童孺,哀慕尽礼。” 唐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诗:“纷吾家 延州 ,结友在童孺。” 清 汪琬 《跋〈拟明史侯岐曾传〉后》:“指书生为强寇,丽童孺以极刑,勾连瓜蔓,抄掠不已。”
(2).指阅世未深的青年。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远恶之官,多在寒族;权贵之子,鲜离上国。况百司者,朝廷之纲纪,风教之户牖,咸在童孺,曾无激扬。”
《國語辭典》:神童  拼音:shén tóng
聪慧异常的幼童。《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子春反覆辩难,辂对答如流。从晓至暮,酒食不行。子春及众宾客,无不叹服。于是天下号为『神童』。」《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自小七八岁上,就是个神童。后来经史子集之书,无一样不曾熟读。」
《漢語大詞典》:童幼
童年;儿童。东观汉记·赵勤传:“﹝ 勤 ﹞童幼有志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典籍﹞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秩,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 清 唐鉴 《纪行》诗之十五:“以此训童幼,亦且砭衰老。”
分類:童年儿童
《國語辭典》:孩童  拼音:hái tóng
小孩、儿童。《西游补》第五回:「便是三尺孩童,也知虞美人是能词善赋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