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二种修行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真实修行〕,谓依佛所说,能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是名真实修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不实修行〕,谓不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是名不实修行。
五门──修行五门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疏)
〔一、修行施门〕,施有三义:谓若见一切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舍自悭贪,令彼欢喜,即资生施也。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方便救济,令彼无畏,即无畏施也。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所解,方便为说,不为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即法施也,是名修行施门。
〔二、修行戒门〕,谓不作众恶,远离愦闹,修头陀行,乃至小罪心生怖畏,惭愧改悔;不轻如来所制禁戒,常护讥嫌,防止过失,故名修行戒门。(梵语头陀,华言抖擞。谓抖擞尘劳也。)
〔三、修行忍门〕,谓能忍受他人损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八法,故名修行忍门。
〔四、修行进门〕,谓于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坚强,勤修一切功德,自利利他,速离众苦,是名修行进门。
〔五、修行止观门〕,止谓遮止,一切境界散乱之相,随顺奢摩他故。观谓分别因缘生灭之相,随顺毗钵舍那故。以此二义,渐渐修习,不相舍离,令得成就,是名修行止观门。(梵语奢摩他,华言止。梵语毗钵舍那,华言观。)
九种差别──菩萨修行九种差别
【三藏法数】
(出大乘庄严经论)
〔一、善行生死〕,菩萨成就道业,为化导有情,虽出没于生死中,不为生死染著。譬如病人服苦涩药,但为除病,不生嫌弃也。
〔二、善行众生〕,菩萨于诸众生,起大悲心,设有病苦,常行救济,不生疲怠。譬如良医,亲近病者,心无厌舍也。
〔三、善行自心〕,菩萨能调伏自心,破除烦恼,增长菩提。譬如有智之人,善能调伏奴仆之类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四、善行欲尘〕,菩萨虽处欲尘,而不染著,精修梵行,增长法财。譬如商人,善于贩卖,获大利益也。
〔五、善行三业〕,菩萨精修于身口意三者之业,思惟策励,悉令清净。譬如善浣衣人,能除秽垢也。
〔六、善行不恼众生〕,菩萨于诸众生,常起怜悯之心,虽有加恶于我,不生瞋恼。譬如慈父爱念小儿,虽有秽垢,不生憎恶也。
〔七、善行修习〕,菩萨修习菩提之道,勇猛精勤,心无间断。譬如以木钻火,未热不息也。
〔八、善行三昧〕,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菩萨修习正定,不乱不昏,遂使功德资长。譬如出财与人,得人保息,方获利益也。
〔九、善行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菩萨以清净智,照了世间一切诸法,心无疑惑。譬如幻师,知诸幻事,悉由幻作,求其真实,皆不可得也。
使修行显示
【三藏法数】
谓众生既知性具如来之法,令其修行,悟入显现。如法华经云: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等,是名使修行显示。
真实修行
【三藏法数】
谓依佛所说,能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是名真实修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不实修行
【三藏法数】
谓不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是名不实修行。
如说修行
【三藏法数】
谓既能思惟正法之义,当如所说而修其行,则能脱烦恼生死之苦,證真空寂灭之道也。
寄位修行相
【三藏法数】
谓善财初见文殊,寄十信之位,智明生信,发菩提心,依此而起净行,参诸善友,修远离法,见诸法空,顿圆自性,发足南行,顺智光明,是名寄位修行相。(文殊,梵语具云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修行施门
【三藏法数】
施有三义:谓若见一切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舍自悭贪,令彼欢喜,即资生施也。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方便救济,令彼无畏,即无畏施也。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所解,方便为说,不为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即法施也,是名修行施门。
修行戒门
【三藏法数】
谓不作众恶,远离愦闹,修头陀行,乃至小罪心生怖畏,惭愧改悔;不轻如来所制禁戒,常护讥嫌,防止过失,故名修行戒门。(梵语头陀,华言抖擞。谓抖擞尘劳也。)
修行忍门
【三藏法数】
谓能忍受他人损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八法,故名修行忍门。
修行进门
【三藏法数】
谓于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坚强,勤修一切功德,自利利他,速离众苦,是名修行进门。
修行止观门
【三藏法数】
止谓遮止,一切境界散乱之相,随顺奢摩他故。观谓分别因缘生灭之相,随顺毗钵舍那故。以此二义,渐渐修习,不相舍离,令得成就,是名修行止观门。(梵语奢摩他,华言止。梵语毗钵舍那,华言观。)
明修行普
【三藏法数】
行有五种不同:一者,圣行,谓戒定慧;二者,梵行,谓慈悲喜舍;三者,天行,谓證第一义天,由理成行故;四者,婴儿行,谓示同三乘七方便人所修之行;五者,病行,谓示为六道之身,现有三障之相,此之次第。五行虽菩萨所修,而未名为普。如涅槃经云:复有一行,名如来行,所谓大乘大般涅槃。大乘是圆因,涅槃是圆果。菩萨能修此之一行,故名修行普。(慈悲喜舍,即四无量心也。第一义天者,天即天地自然之义,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自然而然,非造作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七方便者,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此三位名外凡;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此四位名内凡;是七方便位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三障者,业障、报障、烦恼障也。)
观诸法门修行受生藏
【三藏法数】
谓菩萨观察一切法门,修学普贤诸行愿海,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即得生如来家,是名观诸法门修行受生藏。(普贤,菩萨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