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十四佛国往生
【佛学大辞典】
(名数)无量寿经下说,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当往生西方极乐,其诸小行之菩萨及小功德者,不可计也。而其往生者,不仅此土之菩萨复有十三佛国百八十亿乃至七百九十亿之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计也。其十三佛国者:一远照佛国、二宝藏佛国、三无量音佛国、四甘露味佛国、五龙胜佛国、六胜力佛国、七师子佛国、八离光垢佛国、九德首佛国、十妙德仙佛国、十一人王佛国、十二无上华佛国、十三无畏佛国。此十三佛国合此土之释迦佛国则为十四佛国。
佛国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所住之国土,又佛所化之国土也。净土固为佛国,秽土就佛之所化,亦可云佛国,如娑婆世界为释迦如来之佛国。维摩经嘉祥疏一曰:「净秽等土无非佛国,若言净土但得净不兼秽。」大乘义章十九曰:「言佛国者,摄人之所,目之为国,约佛辨国,故名佛国。」
【俗语佛源】
即佛所住的国土或佛所教化的国土。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十九:「言佛国者,摄人之所,目之为国;约佛辨国,故名佛国。」如净土宗称阿弥陀佛所住之西方极乐世界为佛国。就现实世界而言,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大多数都信仰佛教,这样的国家也可以称为佛国。如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斯里兰卡等。在这些国家里,不仅信佛的人数多,而且他们的民族文化,也与佛教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佛教代表他们的民族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在缅、泰、老、柬等国的佛教徒称为上座部佛教,其社会风尚尤为特殊,每个信仰佛教的男子,一般要出家过一段寺院生活,再还俗从事社会职业。特别是泰国,尊佛教为国教,在全国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佛教徒。泰国人民亦以「佛国」自豪。在清代诗中如方文《麻城访槁木大师》诗句:「普天披发奈渠何,我党逃名佛国多。」则指佛门而言。此外,佛教名胜、建筑和文化的荟萃之地,也称为「佛国」。如浙江普陀山被誉为「海天佛国」。(无名氏)
佛国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宋释法显撰。法显于晋义熙中自长安游天竺,经三十馀国。还,与天竺禅师参互辨定,以成是书,凡一卷。
佛国记地理考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清丁谦著。晋初统一,为时无几,即成偏安。当时四裔交涉寥寥,纪载因之简略。然幸赖此记,方得与南北诸史相接。是书考證之要,大略有八:一曰揆地望,二曰度情形,三曰审方向,四曰察远近,五曰核时日,六曰考道途,七曰辨同异,八曰阙疑似。故全书考證精密,颇为善本。
阿閦佛国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支娄迦谶译,二卷。与宝积经之不动如来会同本异译。
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净佛国土者,维摩经佛国品所谓「若菩萨愿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国土即菩萨成佛时感得之国土,盖欲令当来自身所住之国土清净,必先清净己心,己心清净,则其国土得清净也。故菩萨发大愿心,成就当来己净土,而清净心行,谓之净佛国土。成就众生者,又维摩经佛国品所谓「众生之类是菩萨净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净土。」菩萨感佛土,必有所化之众生,佛土之净秽,随于所化众生之净秽,所化之众生清净,则其土清净,所化之众生污秽,则其土亦污秽。故菩萨为庄严佛国土而今日教化众生,众生随其教,而身成就清净之善业故当来往生彼佛国土,能所之二化,依正之二报,共得清净。因之而教化众生,谓之成就众生。法华经信解品曰:「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