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众口一辞(衆口一辭)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宋 欧阳修 《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明史·刑法志三:“今 直 镇 大同 ,京城众口一辞,皆以革去西厂为便。”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隋书炀帝放萤事》:“沿及 五季 宋 初,众口一辞,萤苑遂为 扬州 故实。” 夏衍 《读〈关汉卿〉杂谈历史剧》:“ 田汉 同志的《关汉卿》是一出好戏,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烈,这一点几乎是众口一辞。”
《國語辭典》:同声(同聲)  拼音:tóng shēng
1.一齐出声。比喻同一心意。如:「异口同声。」《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2.同行、同业。《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用金纸糊著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个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
《漢語大詞典》:众啄同音(衆啄同音)
犹言众口一辞。《“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和会方开,公论犹在。 青岛 归我,众啄同音。”
分類:众口一辞
《漢語大詞典》:同声一辞(同聲一辭)
犹言众口一辞。 清 陈确 《死节论》:“唯 孤竹 二子…… 孔子 称其‘求仁得仁’,盖 紂 虽暴,君也; 武 虽圣,臣也。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冠带之伦服膺新命!”
分類:众口一辞
《漢語大詞典》:百喙如一
犹言众口一辞。 清 王夫之 《孝烈传》:“唯习闻 湘 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亦作“ 百喙一词 ”。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一》:“儒者百喙一词,言 伏生 尚书二十八篇。”
分類:众口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