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七十说
伊箕
汤厨
负公鼎
商衡周鼎
鸣条之事
《漢語大詞典》:七十说(七十説)
(1).指 伊尹 说 汤 事。韩非子·难言:“上古有 汤 ,至圣也; 伊尹 ,至智也。夫至智説至圣,然且七十説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 汤 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晋 葛洪 抱朴子·时难:“ 伊尹 干 汤 ,至於七十也。”
(2).指 孔子 游说诸侯各国事。文选·扬雄〈解嘲〉:“或七十説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 吕向 注:“ 孔子 歷説天下七十君竟不一遇。”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是以东西南北,七十説而不用,然后退而修王道,作春秋。” 唐 李白 《赠崔郎中宗之》诗:“ 仲尼 七十説,歷聘莫见收。”
《漢語大詞典》:伊箕
伊尹 和 箕子 的合称。 伊尹 , 商汤 的大臣,曾作《伊训》以教导 太甲 ; 箕子 , 纣王 诸父,封于 箕 ,因谏 纣 被囚, 商 灭后,作《洪范》向 周武王 陈述天地之大法。后汉书·崔寔传:“故 皋陶 陈謨而 唐 虞 以兴, 伊 箕 作训而 殷 周 用隆。” 李贤 注:“ 伊尹 作《伊训》, 箕子 作《洪范》。”
《漢語大詞典》:汤厨(湯廚)
相传 伊尹 曾为 有莘氏 媵臣,负鼎俎,以滋味悦 汤 。事见史记·殷本纪。后以“汤厨”指美味。 唐 张说 《奉和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丛觴祝 尧 寿,合鼎献 汤 厨。”
《漢語大詞典》:负公鼎(負公鼎)
谓担任宰相职务。用 殷 相 伊尹 故事。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四:“如何负公鼎,被夺笑时人。”参见“ 负鼎 ”。
《國語辭典》:负鼎(負鼎)  拼音:fù dǐng
传说商时的伊尹原来是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为一庖人。他背负鼎俎,以滋味游说汤,汤因而任以为相。后来伊尹助汤灭了夏桀。见《史记。卷三。殷本纪》。
《漢語大詞典》:商衡周鼎
谓 伊尹 和 周公 。 明 朱权 《荆钗记·春科》:“文謨克勤,武烈继明, 商 衡 周 鼎辉相映。”
分類:伊尹周公
《漢語大詞典》:鸣条之事(鳴條之事)
指 伊尹 相 汤 伐 桀 ,与 桀 战于 鸣条 之野的史实。借指征战之事。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目不视 鸣条 之事,耳不闻檀车之声。” 周天游 校注引 胡三省 曰:“言 桀 紂 贵为天子,得罪於天,流毒於民,而 汤 武 伐之,亡国之事不接於帝之耳,帝不知为戒也。”《晋书·张载传》:“ 殷汤 无 鸣条 之事,则 伊尹 , 有莘 之匹夫也; 周武 无 牧野 之阵,则 吕牙 , 渭 滨之钓翁也。”
分類:伊尹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