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道德价值
个人行为对于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道德上的意义。无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集中体现在符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行为之中,尤其体现在为维护社会利益而作出的牺牲精神上。
《漢語大詞典》:票房价值(票房價值)
指影、剧院售出戏票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用以说明观众对上演的作品或有关人员的态度。
《國語辭典》:剩馀价值(剩餘價值)  拼音:shèng yú jià zhí
根据马克思(Karl Marx)的理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量决定,但实际上工资只占其中一部分,除去工资后的价值,由资本家所获者,称为「剩馀价值」(surplus value)。
《漢語大詞典》: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占有剩余价值。即资本家用绝对或相对地延长工人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取由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趋势。
《漢語大詞典》:使用价值(使用價值)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如粮食能充饥,衣服可御寒。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便成为价值的物质担当者,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
《漢語大詞典》:交换价值(交换價值)
某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互相交换时的量的比例,如一把斧子换二十斤粮食,二十斤粮食即一把斧子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漢語大詞典》:价值规律(價值規律)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國語辭典》:价值连城(價值連城)  拼音:jià zhí lián chéng
战国时,赵国有块宝玉叫和氏璧,秦昭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来换取。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以价值连城形容东西十分珍贵。《精忠岳传》第一○回:「此乃府上之宝,价值连城。谅小子安敢妄想,休得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