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他日  拼音:tā rì
异日、别日。《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怨谤之语,朕自当之,他日终为居人之利。」
《國語辭典》:他年  拼音:tā nián
1.以前、过去的那些年。
2.以后、今后。《文明小史》第一二回:「所以教士力劝他们出门游学,暂且躲避几时,等他年此案瓦解冰消,再行回里。」
《國語辭典》:他人  拼音:tā rén
别人。《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他人之善,若己有之。」《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吾自不泄,只恐其事若迟,必被他人识破,事将中变。」
分類:他人别人
《國語辭典》:他时(他時)  拼音:tā shí
1.昔日、往时。唐。杜甫 社日诗二首之二:「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
2.将来、以后。宋。徐铉 送郝郎中为浙西判官诗:「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
《國語辭典》:无他(無他)  拼音:wú tā
1.别无他故。《孟子。告子下》:「无他,戚之也。」
2.别无二心。《国语。晋语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心事秦,有死无他。』」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非悯其才,非悯其德,悯其方寸之无他也。」
《國語辭典》:无他(無他)  拼音:wú tuō
无害、无恙。他,本作它,亦作佗,古蛇字。上古草居多蛇患,故以「无它」为问候语。《唐语林。卷一。德行》:「傥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
《國語辭典》:他乡(他鄉)  拼音:tā xiāng
异乡。《三国演义》第九一回:「莫作他乡之鬼,徒为异域之魂。」《红楼梦》第四回:「他意欲捲了两家的银子,再逃往他乡去。」
《國語辭典》:其他  拼音:qí tā
此外,别的。《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赶快把房子造好,其他一切事务,都请木兄费心便了。」
分類:其他
《漢語大詞典》:他山
(1).别处的山。 唐 郑谷 《登杭州城》诗:“潮来无别浦,水落见他山。” 宋 苏轼 《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2).引申泛指山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参见“ 他山之石 ”。
(3).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群书治要》卷四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可令王侯子弟,悉入大学,广之以他山,肃之以二物,则腥臊之污可除,而芬芳之风可发矣。” 三国 魏 曹丕 《以郑称为武德傅令》:“龙渊太阿,出 昆吾 之金, 和氏 之璧,由 井里 之田。礱之以砥礪,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部》:“类我者,我友之,亦不媿为攻玉之他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耳!”详“ 他山之石 ”。
(4). 清 查慎行 的别称。 清 袁枚 《仿元遗山论诗》诗之五:“ 他山 书史腹便便,每到吟诗尽弃捐。”
《國語辭典》:他山之石  拼音:tā shān zhī shí
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参见「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条。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于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踰万里。」
《國語辭典》:他生  拼音:tā shēng
来生。唐。白居易 香山寺诗二绝之二:「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作此山僧。」唐。李商隐 马嵬诗二首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国语辞典》:非他  拼音:fēi tā
不是其他的原因。唐。沈既济《任氏传》:「凡某之流,为人恶忌者,非他,为其伤人耳。」
分类:原因
《国语辞典》:他事  拼音:tā shì
其他的事情。《三国演义》第一回:「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
分类:他事
《分类字锦》:他州
戴表元 华亭道中赠孙使君诗 身轻任吾道,岁晚尚他州。
分类:羁旅
《國語辭典》:他家  拼音:tā jiā
1.别人的家。《诗经。唐风。葛生》汉。郑玄。笺:「兴也,葛生延而蒙楚蔹生蔓于野,喻妇人外成于他家。」
2.彼。唐。杜审言 戏赠赵使君美人诗:「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國語辭典》:他处(他處)  拼音:tā chù
别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二七回:「贫僧此处难容,收拾衣钵,亦往他处云游也。」
分類:他处别处
《漢語大詞典》:靡他
见“ 靡它 ”。
《漢語大詞典》:靡它
亦作“ 靡佗 ”。亦作“ 靡他 ”。 谓无二心。《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 晋 潘岳 《寡妇赋》:“要吾君兮同穴,之死矢兮靡佗。” 唐 杜甫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雄笔映千古,见贤心靡他。”
分類:无二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