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傔媵
指男女仆役。 明 宋濂 《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復经 云梦 汎 洞庭 回 鄂 , 鄂 又乱,妻 张 子 思樵 溺死,傔媵散尽。”
《漢語大詞典》:优隶(優隸)
倡优和仆役。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采芳集:“优隶也以为俊秀,贫窶也以为豪华,在媒早以微言温语,任意相欺,而妁乃更从而点缀。”
分類:倡优仆役
《漢語大詞典》:庸仆(庸僕)
佣工、仆役。《后汉书·左雄传》:“ 桀 、 紂 贵为天子,而庸僕羞与为比者,以其无义也。”
分類:佣工仆役
《漢語大詞典》:衣食客
指 晋 代世族豪强荫庇下的一种与奴相似的仆役。晋书·食货志:“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品第六已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及举輦……一人。” 清 方以智 通雅·称谓:“此 晋武 平 吴 后制。王公近郊有芻藳之田,又得廕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也。”
《漢語大詞典》:下次孩儿(下次孩兒)
犹言下次小的。指仆役。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下次孩儿每安排下茶饭,则怕千户来也。”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将钥匙来,着下次孩儿每取衣服去。”
分類:下次仆役
《漢語大詞典》:下次小的
元 代对仆役的称呼。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四折:“下次小的每,便安排酒食茶饭。” 元 武汉臣《老生儿》楔子:“便着下次小的每鞁马,送老的往庄儿上去。”亦省作“ 下次 ”。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下次每将酒来,着学士再饮几盃。”
分類:仆役称呼
《国语辞典》:行三坐五  拼音:xíng sān zuò wǔ
形容仆役、随从众多,排场甚大。《金瓶梅》第九○回:「起解行三坐五,坐著大轿子,许多跟随。」
《国语辞典》:脑门儿钱(脑门儿钱)  拼音:nǎo mén ér qián
伶人花在专用的乐师、化妆师及仆役等人的开销。
《国语辞典》:卖身葬父(卖身葬父)  拼音:mài shēn zàng fù
因家境贫寒,父死无钱埋葬,只好将自己卖入富豪之家为仆役,得钱葬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事到头来不自由,只得手中拿个草标,将一张纸写著:『卖身葬父』四字,到灵匮前拜了四拜。」
《国语辞典》:把门人(把门人)  拼音:bǎ mén rén
看门的仆役。《三国演义》第二回:「我等皆来苦告,不得放入,反遭把门人赶打。」
分类:看门仆役
《国语辞典》:道妈妈子(道妈妈子)  拼音:dào mā mā zi
尼姑庵中担任仆役的妇女。《醒世姻缘传》第九六回:「你家有这等道妈妈子么?别要轻嘴薄舌的!」也称为「道婆」。
《国语辞典》:穿袍儿的(穿袍儿的)  拼音:chuān páo ér de
中国旧社会大户人家的姬、妾。旧时仆役穿著短衫长裤,以利工作,只有姬、妾等才能穿著长袍。《金瓶梅》第三四回:「可是说的牛马成群,米粮无数,丫环侍妾只成群立纪;穿袍儿的,身边也有十七八个。」
《国语辞典》:小顶人(小顶人)  拼音:xiǎo dǐng rén
妓院中的仆役。《金瓶梅》第一二回:「说了半日话,小顶人拿茶来,陪著吃了。」
《漢語大詞典》:黄衣夫
宫廷仆役。衣黄,故称。说郛卷五七引 隋 杜宝 《大业杂记》:“有五楼船五十二艘,诸王公主及三品以下坐,给黄衣夫艘别四十人。”
分類:宫廷仆役
《漢語大詞典》:寄名符
(1).旧时迷信,恐小儿夭折,常寄名于道观为徒,道士所授之符箓,称寄名符。红楼梦第七四回:“那 王善保 家的带了众人,到了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拣了一番,因从 紫鹃 房中搜出两副 宝玉 往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参见“ 寄名 ”。
(2).迷信者为死后在冥中得到保佑而寄名于神佛作仆役或门徒的凭证。 李栋 王云高 《彩云归》二:“当 黄维芝 把寄名符递到病人眼前,病人拚了最后的力气,把它用力抓在手里,抛出了最后的两颗浑浊的泪珠之后,眼神就慢慢暗淡了。”
《國語辭典》:寄名  拼音:jì míng
1.一种旧时的习惯。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道士处做乾儿子或乾女儿,称为「寄名」。《红楼梦》第二五回:「过了一日,就有宝玉寄名的乾娘马道婆进荣国府来请安。」也称为「寄籍」。
2.挂名,列其名而不负实责。《明史。卷二○六。程启充传》:「身不出门闾,而名隶行伍,是谓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