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功曹  拼音:gōng cáo
职官名。负责选署功劳工作。汉代有功曹吏,为郡属吏,北齐以后多称功曹参军,至宋代时废除。《西游记》第一五回:「我等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轮流值日听候。」
《國語辭典》:吞舟  拼音:tūn zhōu
比喻犯大罪的人。参见「吞舟之鱼」条。《晋书。卷八三。顾和传》:「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分類:人事大者
《國語辭典》:吞舟之鱼(吞舟之魚)  拼音:tūn zhōu zhī yú
能吞舟的大鱼。语出《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后比喻犯大罪的人。《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國語辭典》:崄巇(嶮巇)  拼音:xiǎn xī
1.高耸险峻,崎岖不平。《文选。嵇康。琴赋》:「丹崖崄巇,青壁万寻。」唐。高骈 过天威径诗:「归路崄巇今坦荡,一条千里直如弦。」
2.比喻艰难危险。《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呜呼!世路险巇,一至于此。」唐。秦韬玉 钓翁诗:「世上无穷崄巇事,算应难入钓船来。」
《國語辭典》:永巷  拼音:yǒng xiàng
长巷。或专指宫中用来幽闭有罪宫女的地方。唐。李华〈长门怨〉诗:「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横揣俺天涯夫婿,永巷日如年。」
《漢語大詞典》:永巷宫人
宫婢。后汉书·皇后纪上·贾贵人:“及太后崩,乃策书加贵人王赤綬,安车一駟,永巷宫人二百。” 李贤 注:“永巷,宫中署名也,后改为掖庭。永巷宫人,即宫婢也。”
《國語辭典》:风灯(風燈)  拼音:fēng dēng
1.风中的灯火。比喻人生命可危。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世如风灯。」
2.有罩而不会被风吹灭的灯。唐。杜甫 漫成一绝诗:「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本騝浪。」也称为「马灯」。
《漢語大詞典》:合道
谓合于自然或人事的道理。史记·曹相国世家论:“ 参 为 汉 相国,清静极言合道。”《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帝叹息” 裴松之 注引魏书:“ 歆 性周密,举动详慎,常以为人臣陈事,务以讽諫合道为贵。” 南唐 李中 《献乔侍郎》诗:“卷舒唯合道,喜愠不劳神。”
《國語辭典》:乾象  拼音:qián xiàng
天象。《后汉书。卷六八。郭太传》:「夜观乾象,昼察人事。」《三国演义》第八回:「夜观乾象,汉家气数已尽。」
分類:天象人事
《国语辞典》:尧典(尧典)  拼音:yáo diǎn
《书经》篇名。记唐尧时的言论与人事。
《漢語大詞典》:应事(應事)
处理世务;应付人事。列子·说符:“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 汉 贾谊 新书·傅职:“不见礼义之正,不察应事之理。”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慙。”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那三更时分空空静静的只是存天理,即是如今应事接物的心。”
《漢語大詞典》:人故
人事,人之所为。国语·周语下:“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 韦昭 注:“故,事也。将以天道占之乎,以人事知之乎?”
《漢語大詞典》:致和
谓人事极其和顺。 唐 严维 《奉和皇甫大夫祈雨应时雨降》:“致和知必感,岁旱未书灾。”
《漢語大詞典》:觉非(覺非)
感觉到不是。多有悔悟意。亦慨叹人事遭遇。语出 晋 陶潜 《归去来辞》“觉今是而昨非”。 唐 刘商 《春日卧病》诗:“今日方知命,前身自觉非。不能忧岁计,无限故山薇。” 宋 苏轼 《华阴寄子由》诗:“三年无日不思归,梦里还家旋觉非。”
《國語辭典》:结果(結果)  拼音:jié guǒ
1.植物长出果实。如:「往下扎根,向上结果。」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乃粒》:「若田亩逢旱乾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西游记》第二四回:「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
2.结局或归宿。《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我两人下半世也够吃用了,只管做这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好结果。」《红楼梦》第四六回:「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
3.了结、结束。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有一日梦飞熊得志扶炎汉,才结果桑枢瓮牖,平步上玉砌雕栏。」
4.杀死。《水浒传》第二八回:「终不成将息得我肥胖了,却来结果我?这个鸟闷葫芦,教我如何猜得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先把谢翁与段居贞一刀一个,结果了性命。」
5.指料理丧葬事宜。《水浒传》第二一回:「宋江道:『这个容易。我去陈三郎家买一具棺材与你,……我再取十两银子与你结果。』」
《漢語大詞典》:天事
(1).谓上天对人事的反映。左传·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逮白虹贯日,太白入昴,寒谷生黍,崩城陨霜之类,皆发自人情而远形天事。”
(2).泛指自然现象。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三川震》:“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
《國語辭典》:人瑞  拼音:rén ruì
人中的祥瑞,多指有德行或高寿的人。如:「百岁人瑞」。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今海内乐业,朝廷淑清,天符既章,人瑞又明,品物咸亨。」《老残游记》第一七回:「这里人瑞却躺到烟炕上去烧烟,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残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