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赶礼(趕禮)
亲友家有婚丧喜庆时前往送礼吊贺。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 许茂 老汉的生日,人家‘那个’就要来赶礼,商量结婚的事。”
《國語辭典》:风雨对床(風雨對床)  拼音:fēng yǔ duì chuáng
原指朋友相聚,对床共语。语本唐。韦应物 示全真元常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后比喻兄弟或亲友团聚重逢,倾心交谈之情。宋。苏辙 舟次磁湖前篇自赋后篇次韵:「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也作「对床风雨」、「对床夜语」、「夜雨对床」。
《漢語大詞典》:对床夜雨(對牀夜雨)
风雨之夜,两人对床而眠。喻亲友相聚的欢悦。 唐 白居易 《雨中招张司业宿》:“能来同宿否,听雨对牀眠。” 宋 苏轼 《送刘寺丞赴馀姚》:“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牀听夜雨。” 宋 苏辙 《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诗:“射策当年偶一时,对牀夜雨失前期。”参见“ 对牀 ”。
《漢語大詞典》:对床(對牀)
两人对床而卧。喻相聚的欢乐。 唐 韦应物 《示全真元常》诗:“寧知风雪夜,復此对牀眠。” 宋 陆游 《访僧支提寺》诗:“共夜不知红烛短,对牀空嘆白云深。” 金 元好问 《寄答景元兄》诗:“故人相念不相忘,频著书来约对牀。” 郁达夫 《寄养吾二兄》诗:“来岁秋风思返棹,对牀应得话沉沦。”
分類:相聚欢乐
《國語辭典》:豆腐饭(豆腐飯)  拼音:dòu fǔ fàn
比喻简单、粗陋的菜饭。《儒林外史》第二回:「新年初三,我备了个豆腐饭邀请亲家,想是有事不得来了!」
《漢語大詞典》:访亲问友(訪親問友)
拜访亲友。 茅盾 《〈子夜〉后记》:“一九三○年夏秋之交,我因为神经衰弱,胃病,目疾,同时并作,足有半年多不能读书作文,于是每天访亲问友,在一些忙人中间鬼混,消磨时光。”
《國語辭典》:鸡犬升天(雞犬升天)  拼音:jī quǎn shēng tiān
淮南王刘安得道升天,鸡犬吃了剩下的仙药,也随之升天。见晋。葛洪《神仙传》卷六。后比喻一个人发达得势,左右有关系的人也跟著发迹。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作「鸡犬皆仙」、「鸡犬俱升」。
《國語辭典》:红蛋(紅蛋)  拼音:hóng dàn
染成红色的蛋。旧俗生孩子的人家,当小孩子满月时常以红蛋来分赠亲友。也称为「喜果」。
《國語辭典》:百家锁(百家鎖)  拼音:bǎi jiā suǒ
旧俗向众邻家们求取铜钱,配制成给婴儿佩挂的锁片。据说佩挂此锁,可保长命。
《漢語大詞典》:八竿子打不着(八竿子打不著)
比喻远得不沾边
现在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在国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友,想方设法要出去。——母国政《飘飞的大雪》
《漢語大詞典》:帮箱(幫箱)
旧时女子出嫁时,女家亲友赠送礼金或礼物以助妆奁。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他此来打算説成了姑娘这桩好事,还有一分阔礼帮箱。”
《漢語大詞典》:道新喜
民间习俗。在农历正月初一往亲友家祝贺新年幸福。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元旦》:“京师谓元旦为大年初一。每届初一,於子初后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连宵达巷,络绎不休。接神之后,自王公以及百官,均应入朝朝贺。朝贺已毕,走謁亲友,谓之道新喜。亲者登堂,疏者投刺而已。”
《漢語大詞典》:单帖(單帖)
(1).旧时官场中所用不折迭的名帖。亦称“ 单红帖 ”、“ 单红刺 ”。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五部及九卿於冢宰用双帖,亦报之单帖。”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故事,吏部尚书体最重,六卿以下投刺皆用双摺刺,惟翰林、光禄以单红刺相往返。”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坊局严重:“词林官至坊局,体严重,稍暇即发单帖邀馆中新进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相公投刺司礼:“﹝史官、司礼﹞其往还俱单红帖,彼此称侍生。”
(2).旧时礼帖的一种。用单页红纸作帖,用于亲友婚嫁喜庆等事。红楼梦第八三回:“小廝们早已预备下一张梅红单帖。”
《漢語大詞典》:递孝(遞孝)
指 满 族办丧事时,亲友送孝布、孝带之类的物品给丧家。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按今礼讲,你只看内三旗的那些人家,遇见父母大事,无论亲戚朋友跟前都有个递孝接孝的礼。”
《漢語大詞典》:求亲靠友(求親靠友)
谓请求亲友接济。红楼梦第四二回:“这两包每包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别再求亲靠友的。”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老爷任上没银子,家里又没银子,求亲靠友去呢,就让人家肯罢,谁家也不能存许多现的。”亦作亦作“求亲告友”。 李纳 《姑母》:“姑母不爱求亲告友,不爱向人诉苦。”
《漢語大詞典》:请春客(請春客)
旧时民间的一种习俗,过春节后,宴请亲友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