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五根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信根白,白者,越百六十心垢之义也,是为信之色,故为最初。精进根赤,赤者,大勤勇之义也,是为精进之色,故为第二。念黄,一念理相应时,定慧均等(黄色为黑白均等之色),而七觉开发,是为念之色,故为第三。定根青,青者大空三昧之义也,是为定之色,故为第四。慧根黑,即如来究竟之色也,是为慧之色,故为第五。又信根白,最初也。精进根黄,黄者,如金刚(金刚为地,其色黄)之不可沮坏,是进之义也,故为第二。念根赤,心障净除而光明显照,是念之义也,故为第三。馀二者如上所辨。见大日经疏六。
五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根)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眼等之五根:一眼根,生眼识者。二耳根,生耳识者。三鼻根,生鼻识者。四舌根,生舌识者。五身根,生身识者。俱舍论一曰:「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二)信等之五根:一信根,信三宝四谛者。二精进根,又名勤根。勇猛修善法者。三念根,忆念正法者。四定根,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者。五慧根,思惟真理者。此五法为能生他一切善法之本,故名为五根。见智度论十九、法界次第中之下,大乘义章四。俱舍论三曰:「于清净法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势力伏诸烦恼,引圣道故。」
【佛学常见辞汇】
1。指眼等之五根,眼根能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鼻根能生鼻识,舌根能生舌识,身根能生身识。2。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五根,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
一、信 信根,谓信三宝四谛,又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
二、进 精进根,又名勤根。谓修勇猛之善法,又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三、念 念根,谓忆念正法。又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四、定 定根,谓心止于一境,不散失。又谓摄心正道及诸助道,一心寂定,相应不散,是名定根。
五、慧 慧根谓思惟真理也。又谓四念处之慧,为定法所摄,内性自照,不从他知,是名慧根。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
〔一、信根〕,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正道者,即四念处观也。助道者,即五停心之观也。无漏者,因修禅定不落生死也。)
〔二、精进根〕,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三、念根〕,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四、定根〕,谓摄心正道及诸助道,一心寂定,相应不散,是名定根。
〔五、慧根〕,谓四念处之慧,为定法所摄,内性自照,不从他知,是名慧根。
【三藏法数】
根即能生之义,谓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也。一、信根,谓信于正道也。二、精进根,谓修正法无间无杂也。三、念根,谓于正法记忆不忘也。四、定根,谓摄心不散也。五、慧根,谓于诸法观照明了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Indriya,能生之义。增上之义。草木之根,有增上之力,能生干枝,因而眼之眼根,有强力,能生眼识,则名为眼根。信有生他善法之力。则名为信根。又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则名为根性。俱舍论二曰:「根者是何义?最胜自在光显名根,由此总成根增上义。」大乘义章四曰:「能生名根,」俱舍光记三曰:「胜用增上,故名为根。」
【佛学常见辞汇】
1。能生的意思。2。增上的意思。
五根本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大烦恼中除见之一,馀贪瞋痴慢疑为五大烦恼。大日经疏二曰:「由有无明故生五根本烦恼心。谓贪瞋痴慢疑。」
【佛学常见辞汇】
五根本烦恼,即贪、瞋、痴、慢、疑。
四事──五根有四事增上
【三藏法数】
(出五事毗婆沙论)
五根者,眼耳鼻舌身也。增上,犹增胜也。
〔一、庄严身〕,庄严,端庄严饰也。谓眼耳鼻舌庄严于身,然后完美,于此诸根,若阙一者,便成残陋。若不缺者,全美增胜,是为庄严身也。
〔二、导养身〕,导养者,导引资养也。谓眼能见安危之色,耳能闻美恶之声,鼻能嗅香臭之气,舌能尝甜苦之味,如是等诸识,于色声气味,若好若恶,皆能分别导引于身,就好避恶,令身增胜,是为导养身也。
〔三、生识〕,识即分别之义,谓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而能生于分别之识,及相应法,俱得增胜,是为生识也。
〔四、不共事〕,谓眼惟见色,耳惟闻声,鼻惟嗅香,舌惟尝味,身惟觉触,如是诸根,各有所用,不相杂乱,于本根相应之法,自能增胜,是为不共事也。
五根中患相
【三藏法数】
五根,眼耳鼻舌身也。身患者,四体卒痛,百节酸疼。舌患者,或疮或硬,饮食失味。鼻患者,鼻常齆塞,及流浓涕。耳患者,或痛或聋,或嘈嘈然作声。眼患者,或赤或疼,昏花翳闇,是为五根中患相。(齆,乌贡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