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英雄传(英雄傳)
英雄人物的传记。亦泛指歌颂英雄人物、报道光辉事迹的文艺作品。 唐 王建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诗:“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文艺作品如:《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等。
《漢語大詞典》:贞轨(貞軌)
谓忠贞的事迹。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贞轨偕没,亮跡双升。” 吕向 注:“言 纪信 、 周苛 忠贞之节。” 南朝 梁 沈约 《比丘尼僧敬法师碑》:“载刊贞轨,永播餘徽。” 明 王廷相 《雅达序》:“夫自 轩 尧 御宇,人纪肇立,道啟醇源,教隆贞轨。”
分類:忠贞事迹
《漢語大詞典》:论谥(論謚)
评论其生平事迹,然后赐给谥号。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张璠 《汉记》:“ 范丹 , 中平 二年卒,三府各遣令史奔弔,累行论謚,僉曰宜为 贞节先生 。会葬二千餘人。”
《漢語大詞典》:显谥
见“显諡”。
昭彰帝王贵族大臣生前事迹的称号。
《漢語大詞典》:碑诔(碑誄)
碑上叙述死者生前事迹并表示哀悼的文字。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輅 随军西行,过 毌丘俭 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 輅 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誄虽美,无后可守。’”晋书·虞预传:“所著诗赋、碑誄、论难数十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及 孙绰 为文,志在碑誄。”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北方流势,本臃肿也,削而礱之,大分不出 后汉 ,碑誄尤近,造辞窜句,犹兼 晋 宋 。”
《漢語大詞典》:文迹
文字所记载的事迹。陈书·废帝纪:“此诸文迹,今以相示,是可忍,谁则不容?”
《漢語大詞典》:仙部
指记载神仙事迹的书籍。部,指书籍的门类。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考诸仙部,验以众説,未有异於斯乎!”
《漢語大詞典》:余踪(餘蹤)
亦作“ 餘纵 ”。
(1).纵,同“ 踪 ”。指他人事迹。 汉 蔡邕 《文烈侯杨公碑》:“盖以韜腾餘纵,思高 游 夏 。”一本作“ 餘踪 ”。
(2).纵,同“ 踪 ”。谓传留下影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清徽令范,千载餘踪。”
《漢語大詞典》:英雄谱(英雄譜)
将英雄人物的事迹按类别或系统编制成的表册。 郭小川 《万里长江横渡》诗:“无穷无尽的大风大浪,一直在续写无穷无尽的英雄谱。”
《漢語大詞典》:行略
(1).生平事迹的梗概。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 杜 皆纪其行略,率豪侠节介,有大志而不遂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余出 孙公 门下,採其行略,为作神道碑。”
(2).记述死者生平概略的文字。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我见他们那些有听头儿的人,过去之后,他的子孙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子,也有説‘行述’的,‘行略’的,‘行状’的,我也不知他準叫作什么。” 叶圣陶 《乡里善人》:“有些人家请他做传记墓志铭,送了四百五百的润笔,他把行略一看,说声不做,就原璧奉还,没有第二句话。”参见“ 行状 ”。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íng zhuàng
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唐。李翱 百官行状奏:「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状不足以取信。」也作「行述」。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ìng zhuàng
记述死者生平行为的文字。也称为「行述」。
《漢語大詞典》:畸迹
特殊的事迹。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所著长诗,有《英雄约诺斯》一篇,取材于古传,述其人悲欢畸迹。”
分類:特殊事迹
《漢語大詞典》:徽尘(徽塵)
美好的事迹。 晋 陆机 《愍怀太子诔》:“追慕徽尘,兴言断絶。” 南朝 梁 沈约 《为柳兖州世隆上旧宫表》:“实宜树闕疏壤,写极上穹,克播徽尘,永光盛烈。”
分類:美好事迹
《漢語大詞典》:曩踪(曩蹤)
昔人的事迹。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仰咨遗训,思齐曩踪。”
分類:事迹
《國語辭典》:脚印(腳印)  拼音:jiǎo yìn
脚所踏过的痕迹。也称为「足迹」。
《漢語大詞典》:假迹(假跡)
寄托事迹。《中国近代文论选·中国小说大家施耐庵传》:“託事於 宋 ,思 宋 也。假跡 宋江 ,以 江 转掠 山东 , 山东 南北咽喉,断之可以逐 元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