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九流  拼音:jiǔ liú
1.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江河的许多支流。唐。孟浩然〈自浔阳泛舟经明海〉诗:「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
《國語辭典》:九品  拼音:jiǔ pǐn
1.旧时官秩分九等,称为「九品」,每品又分正从。唐。韩愈〈上宰相书〉:「九品之位其可望,一亩之宫其可怀。」
2.九卿。《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3.泛指九个等级。《南齐书。卷五四。高逸传。顾欢传》:「仙变成真,真变成神,或谓之圣,各有九品。」
《漢語大詞典》:下九流
谓地位低微。 张逢春 《海兰》:“旧社会,咱们海堡上的妇女,被看做下九流。” 甘铁生 《“现代化”茶馆》第三章:“干这下九流的跑堂子活都跟过五关斩六将似的!”
分類:地位低微
《漢語大詞典》:杂教九流(雜教九流)
太平天囯 对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派别之称呼。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诸如杂教九流,将无作有;凡属妖头鬼卒,喉舌模糊。到处尽成荆棘,无往不是陷坑。”
《国语辞典》:九流百家  拼音:jiǔ liú bǎi jiā
各种学术派别。唐。韩愈〈毛颖传〉:「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国语辞典》:九流十家  拼音:jiǔ liú shí jiā
汉朝刘歆在所著的《七略》中,曾将先秦至汉初的诸子思想分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个派别,称为「十家」。小说家除外即称为「九流」。
《國語辭典》:三教九流  拼音:sān jiào jiǔ liú
三教指儒、佛、道三教。参见「三教」条。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参见「九流」条。三教九流指各种学术流派。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后亦用于指社会上各种行业或各色人物。《镜花缘》第九九回:「细细看去,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一不有。」也作「九流三教」。
《漢語大詞典》:九流宾客(九流賓客)
谓身份、地位不同的各种客人。梁书·萧子显传:“ 子显 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撝而已。”参见“ 九流 ”。
《國語辭典》:九流  拼音:jiǔ liú
1.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江河的许多支流。唐。孟浩然〈自浔阳泛舟经明海〉诗:「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
《分类字锦》:九流翚分(九流翚分)
权德舆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诗 叔父贞素履,含章穷典坟。百氏若珠贯,九流如翚分。
分类:博学
《國語辭典》:九流三教  拼音:jiǔ liú sān jiào
原指各种学术与宗教流派。后亦用于称社会上各种行业或各色人物。参见「三教九流」条。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八万四千傍门尽晓。」《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北京城里上下三等、九流三教,祇要些微有点名气的人,谁不认得我黄胖姑?」
《漢語大詞典》:流略
九流、七略之书。泛指前代书籍。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括囊流略,包举艺文。” 北齐 卢思道 《劳生论》:“学综流略,慕 孔 门之 游 夏 。” 唐 李商隐 《为安平公兖州奏杜胜等四人充判官状·卢泾》:“右件官博涉典经,该覈流略。”
《國語辭典》:外教  拼音:wài jiào
1.佛教称佛教之外的宗教。《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川流难壅,人心惟危,既乖内典慈悲之义,又伤外教好生之德。」也称为「外道」。
2.称外国传入的宗教。
《漢語大詞典》:小选(小選)
(1).指 唐 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礼部举人,郎官得以自主的铨选。旧唐书·职官志二:“郎中一人掌小銓,亦分为九品,通谓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谓之流外銓,亦谓之小选。”新唐书·选举志下:“至於銓选,其制不一,凡流外,兵部、礼部举人,郎官得自主之,谓之‘小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唐宋铨选:“ 唐 选官有小选、东选、南选之分。小选者,凡流外,兵科礼部举人,得自主之。”
(2).吏部郎的别名。梁书·徐勉传:“爰自小选,迄于此职,常参掌衡石,甚得士心。”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吏部郎为小选。” 清 吴伟业 《梁西韩墓志》:“时以小选家居讲道。”
《漢語大詞典》:小铨(小銓)
唐 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礼部举人,即官得自主铨选,称“小銓”。旧唐书·职官志二:“郎中一人掌小銓,亦分为九品,通谓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故谓之流外銓,亦谓之小选。” 宋 孙沔 《服阕谢复官表》:“復援小銓之秩,再躋延阁之荣。”参见“ 小选 ”。
《漢語大詞典》:小选(小選)
(1).指 唐 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礼部举人,郎官得以自主的铨选。旧唐书·职官志二:“郎中一人掌小銓,亦分为九品,通谓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谓之流外銓,亦谓之小选。”新唐书·选举志下:“至於銓选,其制不一,凡流外,兵部、礼部举人,郎官得自主之,谓之‘小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唐宋铨选:“ 唐 选官有小选、东选、南选之分。小选者,凡流外,兵科礼部举人,得自主之。”
(2).吏部郎的别名。梁书·徐勉传:“爰自小选,迄于此职,常参掌衡石,甚得士心。”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吏部郎为小选。” 清 吴伟业 《梁西韩墓志》:“时以小选家居讲道。”
九流
【佛学大辞典】
(杂名)或云九孔、九入、九疮。两眼两耳两鼻口大小便之九穴也。(参见:九入)
九入
【佛学大辞典】
(杂名)人之身上眼耳鼻各二,及口大便小便之九孔,由内流漏,曰九漏,由外通入,曰九入,又名九疮九孔。见行事钞中之二。